【施政報告前瞻】傳低津金額「加碼」 非公屋戶或獲更大補助

撰文:莊恭南
出版:更新:

特首林鄭月娥於本周三發表任內首份《施政報告》,扶貧助弱成為重點之一。據了解,施政報告將會對涵蓋70萬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開水喉,津貼額會「加碼」,津貼形式亦會大調整,包括為申請津貼的「公屋住戶」和「非公屋住戶」分隊,後者將獲得更高資助額。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倘消息屬實,值得歡迎,但長遠仍需改善基層工資偏低及房屋問題。曾在去年就低津進行研究的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表示,低津應考慮到鼓勵就業的政策目的,加幅不可少於工資增長率,以增加申請誘因。

特首林鄭月娥於周三公布《施政報告》,有傳政府將上調低收入家庭在職津貼款額。(資料圖片)

政府自去年5月起推出低收入家庭在職津貼,目的在於釋放勞動力、鼓勵自力更生及紓緩跨代貧窮。申請人須符合資產及入息限額,並於每月工作滿144小時或192小時才符合申領基本或高額津貼要求,津貼額介乎2200元至2600元。

早前已有報道指,政府會檢討及放寬低津門檻,研究放寬低津各家庭單位的工時及入息申請門檻。直到近日再消息傳出,即將發表的《施政報告》將公布上調低津的津貼金額,約20萬個家庭、共70萬人有機會受惠。

此外,低津資助形式亦會有變動。為了讓有需要家庭獲得更多補助,政府打算將申請人中的「公屋住戶」與「非公屋住戶」分開處理,後者由於住屋支出更龐大,故會獲得的低津金額增幅將更高。施政報告預料亦會提及,長遠研究將一人家庭也納入受助範圍。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表示,早前與勞福局長羅致光會面時,亦有談及有關問題稱,如有關措施能夠落實,是值得歡迎,但長遠仍應該解決工資偏低及房屋資源短缺問題。

張超雄表示,早前與勞福局長羅致光會面時,亦有談及增加低津金額,預料《施政報告》會將「一人家庭」囊括於低津補貼範圍之內,並額外增加「非公屋住戶」的低津金額增幅。(資料圖片)

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統籌組織幹事李大成表示,政府若有意增加低津金額以追趕通脹增幅,屬正常做法,但更佳的做法,是先研究低收入家庭開支狀況,再釐定一個較合理的補助金額,否則,措施不能真正到位,「只是小修小補,做啲唔做啲」。

曾在去年就低津進行研究的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黃洪表示,低津金額上調幅度,起碼應與按年通脹升幅同步。同時,也應考慮到鼓勵就業的政策目的,加幅不可少於工資增長率,以增加申請誘因。

他認為,低津另一的問題在於申請機制過於繁複,申請人需提交大量工時證明文件,但許多貧窮在職家庭實際上難以向雇主要求提供詳細工時證明,令部份有需要的家庭無法受惠。他建議,政府應簡化申請程序,並調低申請的工時門檻至72小時,否則,就算津貼金額提高,仍會有許多貧窮家庭無法申請。

黃洪表示,香港現時三大貧窮問題中,除在職貧窮及綜援人士外,長者貧窮亦極需要正視,因隨著人口老化,如不盡快透過融資落實全民退休保障,單靠綜援遲早無法應付「退休海嘯」下的長者貧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