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伙|愛惜碳處方的醫護行者
黃錦星專欄(鳴謝范寧醫生合撰)
重陽節,令我想起外科醫生范寧。「2014年綠星級頒獎典禮」和Go Green Awards 2014「惜物機構大獎」中,兩度與范醫生有緣,他與我分別是得獎者和典禮嘉賓,恭賀他是綠星級的惜物醫護行者,一年兩環保獎!近十年後,到2023年初,他話有空「放下手術刀」時約我傾偈,終於選了一間「咪嘥嘢食店」面談,他一開口就講氣候變化下要加緊惜碳生與死!
惜身惜碳
「最唔鍾意見到病人!」這是范醫生多年來在公營機構服務和海外救援工作的最強感受,若想減少病人,就要加強「基層醫療」社區服務,預防勝於治療,而弱勢社群往往在身心社靈上缺損最大,常常成為出現在醫療系統的病人。
2011年,他創辦「醫護行者」,願景是人人健康的社會,包括基層社群,並推介「綠色社會處方」(Green Social Prescription)。他舉一例,關於兼職清潔工「小桃」,於「醫護行者」社區服務的健康檢查中,驗出她超重及膽固醇偏高,因其飲食以快而廉為本,往往換來高脂食物過多而蔬果缺。之後透過個人化跟進,「小桃」在中心的共享廚房及健康煮食平台取經,學會自備「三低一高」健康餐盒,例如正餐是多菜少肉配紅米飯,以及小食以鮮果代替菠蘿包,漸漸改善了體重和膽固醇。隨後,她更鼓勵朋友和同事一起投入「健康煮飯仔」,同時結合惜食減廚餘,體現惜身又減廢惜碳。近年政府在牽頭推動「社區客廳」,有否亦牽手融合「綠色社會處方」以共享關愛及至健康惜碳呢?
惜心惜碳
范醫生又舉「醫護行者」的「葵家社康滙」作例,在葵青區建立的全港首創社醫共生服務模式,由跨社會和醫療服務團隊組成社區健康管理中心,對在職低收入人士提供一站式服務,以提升健康識能,並建立有助身心健康的社群網絡。例如,看更「阿成」長期有肩周炎,但當更工作時間甚長令他難找恆常痛症服務,「醫護行者」於是安排他參加「行山痛症小組」,跟數十位面對痛症者行山,以大自然郊野環境如森林浴為養生地,期間組員可聯誼及互助共勉,同時有護士和物理治療師專業指導組員在樹下學習痛症管理。整體來說,從身心社靈四方面「落藥」。
後來「阿成」除了改善了肩周炎,甚至化身策劃活動的義工,並推薦有需要人士參與,而自身持之以恆地建立身心健康的生活模式,結合低碳本地遊,順道推廣香港的鄉郊綠意。除了郊野公園,我提議「行山痛症小組」可考慮帶隊去復育中的沙頭角一帶行山穿村,例如當地的梅子林村被喻為「森林村落」。
死也惜碳
2014年,范醫生再創立「毋忘愛」,讓病人及其照顧者自主管理臨終醫療、照顧、告別式等,同時融合低碳環保,結合綠色採購,如以新質科技「香港製造」的環保紙棺。范醫生分享,自他擔任「毋忘愛」主席,便幫助每個喪親家庭可經歷一個彰顯意義、達致生死兩安的生命頌禮。例如,室內漆匠周伯伯離世,女兒甚想給父親一個美好的句號,紀念他一生勤勞貢獻家入。接著,范醫生團隊籌劃時,問周伯伯的兩位小孫兒:「爺爺最醒什麼?你們以前最鍾意一齊做什麼?」孫兒齊聲說:「爺爺髹漆醒!曾幫好多家庭髹上不同顏色!他鍾意教玩數獨,邊玩邊講不同的裝修故事。」於是,周伯伯的生命頌禮場景,就以裝修色板為背景,將周府快樂生活片段如彩虹人生展現,兩小孫兒在場與眾親友一起玩數獨,各人並在卡背可親寫「四道」(道愛、道謝、道歉、道別)的真情表白。周家也謝絕花牌,並將帛金轉贈「毋忘愛」以助有需要家庭亦可得有溫度、有愛意的生命頌禮。
同時,喪禮亦宜環保,可選環保紙棺、環保吉儀,可揀逝者最愛衫褲作壽衣,親友則可穿日常模實的衣衫。另外,「毋忘愛」將斷捨離融入生命教育、臨終服務及支援喪親家庭中,幫助珍存具紀念價值的東西以及愛與思念,並將其餘有用物資轉贈有需要人士,助力惜物減廢,進一步彰顯惜碳有愛!
據報,香港接近兩成逝者已以花園葬或海葬等綠色殯葬方式走好人生最後一里路,是現代版的「福蔭後人」。范醫生補充,指城中近期關注的感染淡水魚中乙型鏈球菌死亡個案,乃水溫高升細菌爆發的惡果,非個別事件,並重提全球暖化所引發的健康風險尤須加緊關注,需知幼、弱、老等易受害。
鑒於《香港氣候行動藍圖》需約五年一檢,與時俱進,下回更新版宜對多方面極端天氣事件惡化下的大眾安康挑戰多加著墨,亦宜多加推動社區人士惜身惜心惜碳的健康素養,包括加緊推廣綠色殯葬主流化,令愛在延續,福蔭後人,配合香港力爭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最後一提,早前相約范醫生同行參觀了「香港製造」環保棺的廠房,大開眼界,除了先進環保的高質科技、低碳物料及雅緻工藝等等,並且紙棺上圖案可塑性極高,可自選任何個人化設計。范醫生你想選什麼?我會預囑自家設計,名為「咪做大嘥鬼」好嗎?
作者黃錦星是前環境局局長,近期出版《邁向碳中和 香港人和事》。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