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獨家】政府地圖揭四幅港地疑落深圳 地主鳴冤 地署拒確認

撰文:冼博勵
出版:更新:

港深邊界再現爭議!繼早前揭發邊境驚現「隨意門」、港官地遭霸佔,《香港01》再發現即將啟用的蓮塘香園圍新口岸東面,有四幅私人農地疑落入深圳。
港府地理資訊地圖顯示,涉事農地橫跨港深邊界深圳河,而航空圖片顯示,農地疑於80年代後期被剔出香港。業主兩度向北區地政處求助,處方均拒絕確認農地位置。
地政總署發言人未確認農地是否仍屬香港,又指早年航空圖片「可能是有手民之誤」。有立法會議員認為,港府有責任釐清邊界,如有土地損失,須與深圳政府商討賠償。

港府地理資訊地圖顯示,四幅位於邊境一帶的私人土地,部分或全部跌出香港範圍。(地理資訊地圖)
涉事農地與即將啟用的香園圍口岸,僅相隔約一公里。(01製圖)

香園圍新口岸東面 6500呎港註冊農地疑落入深圳

蓮塘香園圍口岸最快本月底啟用。記者於港府地理資訊地圖發現,新口岸以東約一公里的打鼓嶺白虎山一帶,有四幅總面積約12,000呎的私人農地橫跨深圳河,當中逾6,500呎落入深圳(即深圳河中線以北),與深圳羅湖區大型屋苑「港蓮一村」部分範圍重疊。

四幅農地均在港註冊,《香港01》根據查冊資料找到其中兩幅地的業主葉先生。他稱農地由太公留下,近年查閱地圖才發現部分被剔出香港,「我爸的年代、1950年代還在耕種,接着(港府)修建了(邊境)鐵絲網,人進不去,就荒廢了」。

葉先生分別於2018年4月及2019年3月兩度到北區地政處求助,但處方拒絕協助他確認農地現時是否在香港(見另稿)。

(香港01製圖)

1905年官契註明屬稻田 80年代航空圖被剔出香港

涉事農地的地段編號,分別為丈量約份第80段457、458、459號及461號。記者翻查1905年集體官契,發現四幅地當時登記的面積分別為由0.03畝(1,306呎)至0.12畝(5,227呎)不等,註明屬稻田,而其中三幅屬蓮麻坑村。

1945年港府航空圖片,顯示農地在香港。港英政府曾於60年代修築邊境圍欄,當時亦無收回涉事農地。不過,1986年至1991年的地政總署航空圖片,卻顯示打鼓嶺白虎山合共逾40萬呎原本屬於香港的土地被塗白,四幅涉事農地疑自此落入深圳。

記者邀請測量師學會土地測量組副主席黃耀祖協助,分析不同時期的港府地圖,他確定四幅農地原位於深圳河以南,屬香港範圍,不過現時「搭正在深圳河上面,而且是香港邊境鐵絲網以外,在好尷尬的位置」,不清楚歸深圳抑或香港管理。

英軍攻佔新界後,於1899年至1902年間,派印度測量員全面測量新界土地並編號,將測量結果刊於1905年批出集體官契中。《香港01》查閱DD80集體官契,發現涉事地段(黃框所示)當時已有記載。(集體官契截圖)

解密檔案揭白虎山邊界線爭議

記者翻查回歸前的公開資料,未發現港英政府公布有土地落入深圳的紀錄,不過在歷史檔案館找到三份歸類為「機密(Confidential)」的港府解密檔案,提及80年代發現涉事農地附近一段深圳河道北移,中、英兩國對邊界線有分歧。

文件提及,港府發現白虎山附近的深圳河道北移後,政府內部討論應否改以1981年的河道為新邊界線,惟恐引起與中國政府爭端,港府並曾徵詢法律意見。最後一份文件顯示,時任保安司指英國外交部同意以1905年的舊河道為界,並着手修改政府地圖。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1905年的集體官契,四幅涉事農地均屬於香港。港英政府以1905年舊河道為界,涉事農地卻被剔出香港,箇中原因為何?記者並未在解密文件中找到答案。

香港測量師學會土地測量組副主席黃耀祖,綜合不同時期的港府地圖分析確定,四幅地原屬香港地界,現搭正深圳河,位置尷尬。(岑卓熹攝)

地政總署:塗白地段或屬手民之誤

回歸至今,特區政府亦未曾處理這些農地的業權問題。2011年,港府因邊境鐵網改造二期工程,在梧桐河至蓮麻坑段徵收8.4萬呎私人農地,包括兩個附近地段,唯獨無處理涉事農地。

《香港01》向地政總署查詢,發言人回應指涉事地段是否一直在香港範圍之外,精細的土地測量,不能純粹以地圖產品作判斷。在此之前,亦不應作任何假設。

署方又指,不論過去的歷史為何,1997年7月1日以後香港特區的區域界線,應依據國務院令的表述。根據署方紀錄,涉事地段附近的界線至今無變動,因此地段是否位於香港,理應反映國務院令生效當天的情況,而有關情況至今沒有改變。

至於早年的航空圖片將涉事地段塗白,署方指塗白過程用人手處理,「過往在過程中可能有手民之誤」,署方正檢視塗白處理的程序,盡可能避免因出現錯誤而產生誤會。

翻查地政總署航空圖,可見1986年至1991年,白虎山邊境一帶,一大幅土地被塗白,剔出香港範圍。(01製圖)

涂謹申:需查香港土地損失

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前副主席涂謹申認為,邊境劃界是政府行為,「地本來是你的,突然劃了條(邊界)線,變成不是你的,那就要兩個政府商討」。他建議當局全面翻查政府紀錄,檢查香港有無其他土地損失,並與深圳商討賠償,「如果無(紀錄)就是疏忽」。

測量師:可用另一土地補償

香港大學地理系教授賴寶珍分析,很多國家和地區均以河為界,因河道變化引起的邊界爭議多不勝數,「連World Court(國際法庭)都處理不了」。她認為,解決該類問題必須由雙方政府商談,尋求共識。

黃耀祖則指出,該四個涉事地段現處尷尬位置,業主權利或已較難申索,認為港府可用「missing lot(失圖據地段)」的機制解決。根據該機制,當無法確立一地段具體位置時,政府可考慮以相同面積的同區土地作為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