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地疑落深圳】80年代檔案揭「割地」 英方:廢地不值得苦惱
《香港01》上周四(19日)報道,即將啟用的蓮塘香園圍新口岸東面,有四幅香港私人農地疑部分落入深圳。地政總署未確認土地是否仍屬香港,只表示地主需要自行解決。
記者獲本土研究社提供英國政府解密文件,證實港英政府80年代初,曾內部商討放棄涉事的邊境土地;英外交部更稱「價值三毫半的廢地不值得苦惱」。
中英80年代初正醞釀香港前途談判。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指,為免引起中方過大反應,英方當時很多議題上都傾向妥協。
《香港01》在歷史檔案館,找到三份歸類為「機密(Confidential)」的港府解密檔案,提及涉事農地附近一段深圳河道北移,中、英兩國對邊界線位置有分歧。
此外,本土研究社又在英國國家檔案館找到一份文件,揭港英政府與英外交部關於放棄爭議地段的討論。
新界政務司鍾逸傑:研究指深圳河北移 或佔中國領土
1980年7月,港英政府屬下的北約理民府(District Office, North)一份報告提及,在拆除邊境圍欄、修建邊境道路後,當局嘗試重設港深邊界線,但發現原作為邊界線的深圳河支流乾涸,而有休班的中國士兵在附近出沒。
該地段原屬深圳河以南的香港範圍,處於原邊境圍欄與深圳河之間,荒蕪已久。北約理民府指出,若仍在原圍欄處重設圍網,或被視為放棄這些土地的主權。
一個月後,時任新界政務司鍾逸傑致保安司等官員的便箋指,他接納一份研究得出深圳河道過去75年間北移的結論,認為爭議區域或為中國領土,而1898年的舊河道仍然可見。他認為可在仍能辨認的舊河道南重設圍欄,希望與官員討論。
保安司引法律意見:邊界隨河道改變
不過,1981年5月港英政府保安司以「白虎山的爭議邊界線(Disputed Border Line at Pak Fu Shan)」為題,致函警務處長及駐港英軍總部,提及河道北移令邊界線不明,有中國軍隊在爭議位置出現。
保安司引述法律意見,指若河流獲指定為邊界,河道改變則邊界會隨之改變,即邊界已北移,爭議區域屬香港,惟法律意見亦指,按舊河道為界並不違反國際法。
保安司認為,可行解決辦法是接受以1905年測量時的舊河道為實際邊界,但法律上例如政府地圖則維持以新河道為界,不過預計此舉會引起誤解及混亂,因此無向英國外交部提出。
英外交部讓步:務實為本 以舊河道為界
同一份文件中,保安司引述英國外交部意見,稱對方同意港英政府以務實為本,接受以舊河道為邊界,並修訂政府地圖,同時向警隊及英軍說明情況。根據該份文件所附地圖,新舊河道間所涉爭議範圍面積,保守估計超過10萬呎。
本土研究社近日在英國找到一份解密文件,正是英國外交部關於此事發給港英政府的最後決議,提及「價值三毫半的廢地不值得苦惱」,同意採取保守做法,接受1905年河道為邊界線,並修改今後地圖,放棄爭議地段。
陳劍青:英方顧慮中方反應採妥協態度
研究歷史解密檔案的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曾在大量檔案中看到,港英政府處理本地政策時,會設專章探討中方態度,「有時預計有爭議就找中方一齊討論,如果估計中方會很大反應,就會自己先妥協。」
他分析,80年代時港英政府與中國建立多個合作小組,定期開會處理非法入境、河道整治等議題。當時雙方協定的深圳河改道工程,產生不少「飛地」問題,港英政府多會事先收回可能受影響的香港私人地,賠償地主,再啟動改道工程,惟未知涉事土地無收回的原因。
港府航空圖揭「割地」 1905官契土地同歸深圳
《香港01》上周五(19日)報道,即將啟用的蓮塘香園圍新口岸東面,有四幅香港私人農地疑部分落入深圳,地主葉先生求助無門。測量師黃耀祖分析,涉事區域深圳河河道曾發生變化。
記者翻查白虎山邊界線爭議之後多年的政府航空圖發現,爭議區域在1985至1991年間發生巨大變化,逾40萬呎原屬香港的邊境土地被塗白,剔出香港範圍,香港私人地主的四幅農地疑亦在當時被劃出港界。如今該區域已屬深圳羅湖區蓮塘街道,大型屋苑「港蓮一村」80年代末在該處拔地而起。
地政總署發言人指,航空照片塗白過程由人手處理,過程中可能有手民之誤,又稱正檢視有關塗白處理程序,盡可能避免因有關處理出現錯誤而產生誤會,無回應是否曾放棄該部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