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香港能孕育諾貝爾醫學獎學者嗎?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林燕玲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發給了兩位研究microRNA的科學家,而這殊榮在業界引起不少關注,同時也讓我思考了許多。可能不少讀者都透過電視和新聞報道認識我,但其實本科我是修讀生物化學。回想起當年在大學時,基因研究仍然是一個相對神秘的領域,科學家們面對著不少的未知數和挑戰,全球都在努力希望解開基因的秘密,並想探討這個基因奧秘,能夠為人類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而得獎的兩位科學家們就為我們提供了答案,他們發現了一種名為microRNA的神奇分子,這種分子就像是基因的控制開關,能夠影響基因的表達和活動。這個重大的發現不單止拓展了人類對基因的理解,也為未來的醫療應用提供了嶄新的思路。更加重要的是,microRNA能夠控制基因的活動,決定了基因何時啟動、何時靜默。這一特性讓科學家和醫護界看到了治療癌症的新希望,舉例說,有些microRNA被發現後,能夠抑制癌細胞的生長,這將會大大有著癌症治療研究和新療法發展。而科學進步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和經過長年累月的發展,不知不覺間將這些新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微小的microRNA因此可能催生更多新藥,從而提高整體社會的健康水平。

近年我們見到政府加速將香港發展成為創新科技中心,我們確實需要土壤來培育更多的科學家,讓年輕人追夢,也讓本土有志從事科研的人員能夠有更多的資源和空間發展。近年創科及工業局和勞福局推出了多項人才和招商引資的計劃,無疑也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進。我認為,未來政府也應該擴大在本地的教育體系中,注入更多的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並且讓學生多接觸到科學研究,以及吸引多點人才投身業界,這樣才能建立起人才庫,讓內地和跨國企業來港設立研發中心和基地。

教育機構也應該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研究的機會,同時政府也要繼續擴大資助計劃,扶持大學、研究機構和企業進行招聘,用時間一步步把創科中心建立起來。在有效的政策扶持,以及官商民研多方合作,我相信年輕一代將會有一個更好的科學研究的工作和學習環境,自然能夠培育出更多出色的科學家,為香港和世界作出貢獻,我也相信在香港終有一天會孕育出不同領域的諾貝爾得獎者。

作者林燕玲是資深媒體人及新聞主播,亦曾從事銀行及金融業務及擁有生物化學學位。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 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