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減輕照顧者負擔 政府能做什麼?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張嘉晉

過去幾個月工作轉換,參與了一些公共政策的項目,這才發現香港除了人工智能、金融創新外,生命科學也開始越來越多人參與。同時,也發現政府近年非常積極在推動研發,鼓勵不少內地和海外藥廠來港。恰巧在家中看到電視節目,這才留意到電視台一個不錯的節目。當中看到訪問的病人,生活絕不容易,主因是她感染了泛視神經脊髓炎(NMOSD)。這種疾病的可怕在於不容易診斷,病人的免疫系統會攻擊自身的視神經及脊髓等,往後出現視力問題,以及嚴重者會出現癱瘓。而這個病症的復發率極高,有幾乎一半的患者會在兩年內,經歷至少一次復發,讓他們面對殘障的程度不斷加重。

看了短短幾分鐘的節目,最深感受的是這類病人的群體非常少,全香港就只有幾百個,但是他們和家人卻承受著非常不易的生活狀況。病痛不動聲息出現,傳統的藥物也未能有效減低復發,而很不幸地,有些病人還會出現完全的視力喪失和出現身體殘障,人的一生可能從此變得黑暗。而有別於不少其他疾病,這個病症突襲病人後,極需要身邊人和家人照顧,雖說憑著愛總會有出路,但是面對工作的疲累和壓力,或是本身家庭有孩子的話,一個家人的倒下,等於整家人的負擔以倍數增長。

在現時的機制下,政府有必要檢討和細看,納入新型有效的藥物,更好地防範這類病人復發的機會率的好處,救了一個病人,其實是紓解了一家人的壓力。但是目前能夠提供給病人用於預防和避免復發的藥物非常有限,對於像節目中提到,一些病情嚴重的病人,在現存的藥物名冊可謂沒有其他選擇。對於已經治療怠盡的病人及其照顧者,每天都要承受著可能隨時復發的心理壓力。

醫管局的目標和發展策略是要保障及促進市民健康,也要預防及治療疾病,以及減低殘疾所造成的影響。正如節目中提到,康復了的病人能夠重新進入職場,也持續保持了活力和影響著身邊人。作為公營機構,在調撥不同資源和考慮用藥時,除了價錢,其實很需要想想所有的元素,例如藥物的成效,影響和對病人生活的改變,以及延續了的社會創造和生產力。

同時,近年社會越來越關注醫療系統的發展,政府有需要想想和可以檢視自願醫保的效益,在現有的機制下,是否可以考慮保額涵蓋藥物費用,提高最少的醫療保額,以及在財政預算的許可下,提高免稅額的回扣,讓更多家庭和打工仔願意購買危疾和醫保,這樣擴大醫療財政的資源,也分擔了風險。

作者張嘉晉擔任公共事務顧問,曾服務於公營機構,多年來積極參與青年事務和基層事務。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接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