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發展盛事經濟與文化活動 文體旅局不能再無為而治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鄺卓睿

近期社會各界和議員都在討論香港政府發展盛事經濟和舉辦國際巨星演唱會的議題。有許多人關注美國巨星Taylor Swift未能在世界巡演中來港演出,反而選擇前往新加坡,批評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在辦事上的不足。類似的情況在過去也發生過,例如美斯事件、啟德郵輪碼頭接駁和推廣問題、以及國際汽聯世界場地越野車錦標賽。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和其他政府部門似乎沒有從過去的教訓中吸取經驗,只是將責任推給第三方,這樣下去,香港如何能發展盛事經濟呢?

筆者記得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的代表曾表示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國際巨星來港演唱會,但演唱會是否舉辦則取決於商業決定,政府對津貼活動保持謹慎態度。有人在某知名節目上表示,政府每筆花費都應對香港整體有利益,希望活動能長期在香港舉辦,每年帶來經濟效益。然而,這種說法似乎站不住腳,因為政府也花了許多資源在宣傳美國邁阿密國際球隊和美斯的比賽,這些活動難以帶來長期或可持續的經濟效益。相反,這些活動往往對香港帶來負面影響。那麼政府這些項目能否每年帶來正面的經濟效益呢?這些項目都是商業決定,需要政府不同部門共同努力才能實現。

對於像Taylor Swift這樣的知名國際巨星的世界巡演,政府應該積極爭取將這些項目引入香港,並探討如何持續每隔幾年在香港舉辦演唱會,或協助安排同等知名程度的國際或美國歌星來港演唱。政府應該重新考慮策略,為香港爭取更多國際演出和活動,而不僅僅是做表面工作。觀看其他城市如新加坡、東京、曼谷等,它們都積極爭取國際巨星來舉辦演唱會,並提供各種獎勵和資助來吸引他們。例如,新加坡政府為邀請Taylor Swift提供了1500-2350萬的資助,以爭取東南亞地區的獨家演出。這些活動不僅能吸引外地遊客和本地居民,還能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為國家或城市的經濟創造價值。例如,在東京舉辦的四天演唱會,Taylor Swift就為當地帶來了18億港元的經濟效益。即將在澳洲舉行的演唱會也已經開始帶來驚人的經濟效益。因此,政府應該重新考慮策略,積極吸引國際巨星來港演出,並提供相應支持。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政府會做好主導和推廣的工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應該認真學習特首的言論,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理性地引進高質量的大型演唱會項目。政府應該考慮重組文化體育及旅遊局,設立兩個專責小組,一個負責爭取文化、體育及音樂項目落戶香港,確保項目順利進行;另一個則負責推動香港的軟實力發展,支持本地歌星、粵劇團體和電影電視劇製作。

再者,政府可以提供更多資助和支持,吸引國際巨星和大型活動來港舉辦。這包括提供經濟援助、稅務優惠、場地租金減免等措施。雖然一位知名巨星的演唱會未必能每年舉行,但是港府可以與國際活動組織、音樂公司、文化機構等建立合作關係,共同籌劃和推廣活動,提高香港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政府亦可與本地酒店、旅遊業者和商業機構合作,提供優惠和配套服務,吸引更多遊客和本地居民參與活動,一同促進香港的經濟發展。除此之外,政府亦可為個別活動,例如演唱會,提供結合其他文化元素的活動,包括推動中樂和本地文化,吸引更廣泛的受眾參與。

長遠而言,筆者建議政府應加強對文化、藝術和活動策劃人才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專業水準和創意能力,推動活動的多元化和國際化。此外,政府應加強對互動的安全保障措施,並投資改善活動場地和基建,從而提高舉辦大型活動的便利性、品質和安全性,增強本港在盛事經濟和文化活動的地位、影響力和吸引力。特區政府亦可制定長期發展策略,明確目標和路線圖,並不斷調整和優化策略,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和需求。再者,政府須打造國際文化品牌, 建立和推廣香港的文化品牌,打造獨特的文化活動和節慶,吸引更多國際遊客和投資。最後,政府應鼓勵文化產業與科技、教育、旅遊等產業的合作和融合,創造更多商機和價值,並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和合作,促進文化多元性和互相學習,推動本地文化走向世界。

總結來說,香港政府在發展盛事經濟和文化活動方面有很大的潛力和機遇。要提升香港在這方面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政府可以通過增加資助和支持、加強與當地業界合作、推動本地文化產業發展等方式來吸引更多國際巨星和大型活動來港舉辦。同時,政府也應該制定長期的發展策略,打造國際文化品牌,加強人才培訓和交流,推動文化產業與其他產業的融合,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以促進香港文化產業的長期發展。透過這些措施,可以使香港成為一個文化多元、活力四射的國際都會,為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和活力。

作者鄺卓睿是香港群策匯思常務理事。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