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發展深度遊 配合旅客新口味
聖誕新年假期結束,大家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在聖誕假期結束時,筆者從收音機聽到有本港旅遊業人士表示,假期期間入境旅客跟預期有相當的落差。內地旅客向來是訪港遊客的重要組成部份。首先,「鴨仔團」那樣的來港模式已經少了很多。另外,即使聖誕期間本港部份商場人頭湧湧,市道整體不錯,節日氣氛也算濃郁,但內地訪客不再是一窩蜂跑到廣東道和銅鑼灣的名店購物,而是來了個口味轉變,走向「深度遊」。
來稿作者:劉仲恒
做生意最講究的是要靈活變通,內地遊客不再熱衷購買奢侈品,導致零售業務直接受到影響而下降。在這個自由貿易的世界裡,「顧客是王」,遊客口味改變了,我們要做的不是要硬性把他們的口味扳回來,而是迎合他們的新口味。如果新口味是深度旅遊而不再是購買奢侈品,我們就應該積極回應。舉個例子,以前顧客喜歡吃炒飯,現在變成要吃意粉。餐廳廚師要做的不是逼著食客回去吃炒飯,而是努力提升自己煮意粉的水平,把顧客穩住,別讓其他的餐廳把他們搶走了。
筆者必須指出的是,遊客轉向深度遊或文化旅遊並不是香港獨有的現象。截止去年年底,全球在文化旅遊方面的收入預計會超過59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有人估計對文化旅遊的需求在未來10年裡極可能以14.4%的複合年增長率高速增長。到了2033年,預計全球文化旅遊的收入將達到約230億美元。也就是說,叫食客回去吃炒飯是不切實際的。與其在那方面白白浪費時間,倒不如趕快想想如何把意粉煮好,以迎合顧客的新口味吧。
最重要的是,香港絕對有推動深度遊的本錢。我們總是說,香港是個中西薈萃的城市。那是我們獨有的特色,那特色是有著一段歷史淵源的。1841年時香港在鴉片戰爭後開埠,割讓給英國而成為自由港,逐漸發展成為東南亞與內地之間重要的轉口港。超過150年的英國殖民地統治和二戰期間的日本佔領時期,給本港留下了很多獨一無二的歷史古蹟。有人統計過,香港有超過1,400幢已獲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級的歷史建築,這些無疑都是非常珍貴的深度旅遊資源。
如果要作出改變才能生存下去,那麼我們就必須改變。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讓本港的旅遊業坐以待斃。廣東道和銅鑼灣的名店外車水馬龍的境況是昔日的光輝,偶爾回想一下當然可以,要依賴它來「吃老本」就不好了。既然深度遊已經成為新趨勢,業界和政府就應該趕快回應。「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確實是難,但香港既然擁有深度遊的本錢,那就不算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我們抓緊推出新的深度遊景點和產品,豐富本港的旅遊內涵,就不怕遊客離我們而去了。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