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區議會可助力香港提振經濟發展旅業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近日內地旅客在跨年倒數後滯留香港成為時事熱話。雖然各界對安排有不少批評,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亦証明了香港對內地旅客,尤其是鄰近香港的大灣區居民仍有吸引力,而政府近期推行的「夜繽紛」活動方向亦是正確的。

來稿作者:李超宇

「自由行」計劃實施多年,現時已覆蓋內地49個城市,早在多年前從內地來港旅遊就不是難事,正因此不少內地旅客對香港早已十分熟悉,一般的景點亦未必可吸引內地旅客多次來港。各區區議會都在共同思考提振經濟的辦法,筆者相信只要方向正確,各區區議會將可助力政府發展地區經濟及旅遊業。

民青局局長麥美娟早前提到各區將按區情和地區特色提出建議,可按需要向政府申請撥款舉辦相關活動。全港十八區一直都各有特色,如筆者任職區議員的九龍城區,就可以運用其原有特色,例如「泰國潑水節」等活動推動地區經濟。事實上這些活動一直都有舉行,去年九龍城民政專員蔡敏君就指希望「潑水節」活動可向旅客推廣九龍城的「小泰國」特色,帶動香港經濟再度起飛。配合提振經濟計劃現在更應思考如何將社區活動轉化成以推動地區經濟為目標的活動。例如活動宣傳要面向本地同時亦應面向旅客,要進一步增加活動中的商業元素如配合店舖優惠等。要以盛事吸引人流的另一元素是要合理安排各區的活動舉辦日期,避免撞期或短時間內舉辦過密,最大化每個活動的效益。

當然,諸如交通等配套問題還是要解決的,畢竟旅客體驗決定了一個城市的旅遊口碑。自旅客滯留事件發生後不少人都提出要延長通關時間。保安局和內地及政制事務局應加快與大灣區當局商討,盡快在第一季推動關口24小時通關,或起碼要在特別日子延長關口開放時間,港府宜盡快與內地商討以上安排,港府亦應就特別日子旅客過關後的交通接駁安排與內地保持溝通,切忌只關注如何把旅客送過關。同樣地,各區舉辦上文提到的活動時,亦應對活動區域的人流車流作預判,與公共交通𠄘辦商及早研究交通需求,在需要時對服務進行調整,盡量提高參與者的活動體驗。

要進一步提振經濟,政府亦可考慮在未來更進取地深化各項提振經濟的建議,例如將某些活動中的特色產品推出區外、甚至推出香港。過往在「潑水節」活動中就有展示泰式服裝的環節,不少港人到泰國旅遊時亦會租借泰式服裝拍照留念,商經局及旅發局是否可以配合泰國領事館推動泰國社群發展以上的服務,甚或是在未來如推動旗袍時裝化般進一步在港推動泰國傳統服飾時裝化。香港作為國際都會,是多元文化的匯集地。香港貿發局每年都舉辦Centre Stage推廣時裝品牌,施政報告中亦提到要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而配合本地一些少數族裔文化更可突顯香港作為國際都會的形象。如此就可通過九龍城將提振經濟的效果擴散至時裝產業甚或整個香港。這就可放大提振經濟的效果。

提振經濟是目前本港的首要任務,區議會可利用其本身了解社區特色的特性,配合合理安排舉辦各項特色活動助力地區以至香港經濟。相信在政府、新一屆區議會及社會各界的努力下定能向市民以及旅客展現全新氣象。

作者李超宇是九龍城區議會議員、香港廣州青年總會政策委員會主任。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