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穆迪調降中國、香港信用評級 是經濟判斷還是政治考慮?
穆迪(Moody's)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國際信貸評級機構之一,公信力是該機構的最大資產。但該機構最近先後調低中國、香港兩地的政府信用評級,卻引發了不少熱議,有質疑該機構專業誤判,也有指該家美國機構可能受到政治壓力,要透過調低國際信貸評級的手段來打壓中國。
來稿作者:楊莉珊
穆迪指出,由於地方債務沉重,中央政府需要地廣泛地支持財政受壓的地方政府及國企,會令財政、經濟和社會發展構成廣泛的下行風險。因此,將中國政府信用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為「負面」,但是仍然確認中國「A1」長期本幣外幣發行人和高級無抵押評級,以及「(P)A1」外幣高級無抵押評級。
而對於香港方面,穆迪將評級展望從「穩定」下調至「負面」,長期基礎評級則確認為 Aa3。穆迪特別提及,香港國安法及選舉制度改變,令香港自主權進一步被侵蝕,加上與內地政經關係緊密,香港容易受其影響。
由上可見,穆迪看淡中國與香港前景的理據十分簡單,認為中國難以走出當前的經濟低迷,甚至可能進一步出現經濟放緩,而香港作為與中國關係密切的特區,也必然受到影響。對此,國家財政部認為穆迪的擔憂沒有必要,對其決定感到失望。而特區政府也質疑穆迪評論不公,港府指出,香港與內地不斷深化和擴大的經濟和金融聯繫不應成為負面因素,相反,應該視為香港長遠發展的優勢,港府未能認同穆迪的觀點。
此外,穆迪質疑《香港國安法》的實施和完善選舉制度破壞高度自治,港府嚴正指出這是「不公的指責」,重申《香港國安法》的實施終止了2019年6月至2020年初的混亂局面和嚴重暴力事件,恢復了香港的穩定並增強了外界對香港的信心,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核心優勢將繼續維持。
到底穆迪調低中國、香港政府信用評級展望是出於何種動機,或許可以從不同的新聞報導中看出端倪。首先是看淡中國恐怕是穆迪的一家之言,因為新聞顯示,與穆迪具有同樣國際權威的評級機構,包括標普全球評級、惠譽今年分別確認中國長期債務評級爲A+,展望穩定,也沒有對香港的表現有所惡評。
由此可見,同樣的中國經濟,眼前的表現固然沒有疫情前的蓬勃發展,但是否呈「負面」疲態,三家權威機構的看法並不一致,穆迪或許比較悲觀,又或者並未全面評估狀況,甚至明知中國與香港的經濟並不太差,卻因為美國政府的壓力而給予中國與香港「負評」,屬於政治操作。當然,我們無法知道穆迪做出不一樣的評斷出於何種理由,但對中國與香港的負面影響已經產生,國家與特區需要做的就是用具體可見的經濟復甦來回應。
內地權威財經博主「玉淵譚天」分析認為,穆迪等三家權威機構向來用更嚴苛的標準來衡量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表現,而對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儘管債台高築,但仍給予較優的評分,因為認為該國家可以很快復甦。
喬寶雲(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也表示,不同機構的預測模型都不相同,但有一個共性的東西,就是對於經濟增長的預測都是主觀的。或者我們應該更關注一些客觀的數據,內媒消息稱,今年1至9月,外國投資者在華投資新設外資企業達37814家,同比增長32.4%,這是否說明環球投資者對中國仍充滿興趣?
到底穆迪的評價是出於經濟專業的衡量,還是受到政治壓力的惡意打壓?筆者認為或者都不是最重要,關鍵是經濟的實際發展。誠如內地學者喬寶雲所言,評級機構就是一個個觀察者,觀察者的評價可能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但真正起決定作用的,還是經濟本身。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