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讓綠色建築成為發展與自然之橋
新田科技城毗鄰並涵蓋三寶樹濕地,是香港北部都會區規劃佈局中的旗艦發展項目。當局繼在今年上半年公布了新田科技城的土地用途建議,近期也公開了與之相關的《建立濕地保育公園系統之策略可行性研究》公眾參與諮詢文件。觀察目前相關社會討論,不少人對項目的保育和發展部分都存在疑慮,在缺乏更詳細資料作進一步判斷的情況下,普遍憂慮新落成建築將對周邊環境生態造成負面影響,以及發展區和保育區之間存在銜接問題。
來稿作者:區浩馳、梁躍昊
除河套區港深創科園外,新田科技城的大部分規劃目前尚未正式動工,仍然處於努力招攬首批企業進駐的前期階段。筆者理解當局為保留未來規劃彈性,避免增加商業談判難度,因此並未對外公布更多規劃參數與城市設計細節。然而,釋除公眾疑慮以獲得更多跨界別社會支持,對項目日後能否順利落成也至關重要。當局也應積極説明,新田科技城將會如何促成在北部都會區建立「宜居及可持續發展的碳中和社區」的長遠目標。
高科技產業具行動誘因
事實上,國内外有不少高科技和新產業發展項目都融入了綠色建築設計和生態友好規劃,可供新田科技城借鑒。香港也在逐步完善綠色建築認證制度,新田科技城正好為加速這個進程提供機會。即使現時入駐企業未有定案,當局也可以及早著手籌劃,在新田科技城發展範圍推動綠色建築爲主的規劃構思,為自然和發展的共融搭建橋梁通道,定調可持續發展方向,緩解公眾疑慮。
不少全球舉足輕重的高科技企業,以及銳意發展高新產業的城市,在策劃相關設施和發展項目時,都會在設計中加入綠色建築元素。多個學術研究都有指出,融入自然環境的辦公空間可引導積極的工作情緒,促進創造力和生產力。此外,大部分高科技企業均認同可持續發展理念,願意肩負環境責任,在落實發展項目時亦會採取相應行動,減緩佔全球碳排放近四成的建築業排放,以及補償因土地用途轉換而流失的生物多樣性。
各地綠建項目值得借鑒
舉例來說,佔地約17公頃、位於美國山景城的谷歌Bay View園區,涉及樓面面積約10萬平方米,為約四千名員工提供辦公空間。園區目標在2030年實現零碳營運,並爲此引入多項提升資源使用效率的建築設計,包括採用由數萬片太陽能板構成、可發電並降低室內太陽輻射熱增益的標誌性「機場式」「傘形」屋頂;能為辦公空間提供冷暖氣並大幅減少碳排放量和冷卻用水的地熱發電系統;以及實現120%水資源回收率的廢水及雨水收集系統。
又例如,佔地超過60公頃、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西溪園區,涉及樓面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可容納員工數目約六萬人。由於靠近西溪國家濕地公園,園區相當重視建設和營運過程對周邊生態系統的影響,並以成爲社區生態多樣性熱點為目標。項目規劃大致保留了原有濕地及溪流生態,濕地水質管理採用「以漁活水」方式,讓魚類及底棲生物發揮生態調控、淨水及修復等功能,並綜合考量了植被豐富度和海綿城市設施等綠色建築設計指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佔地約470公頃的新加坡裕廊湖區,其發展規模與新田科技城具可比性。其目標是打造十分鐘生活圈的商住混合社區,並成爲可持續發展的新商務區。在生態環境營造和補償方面,區内超過四成面積為綠色空間,而所有新發展項目必須達到百分百綠地替代(Landscape Replacement),通過地面綠化、垂直綠化及屋頂綠化等方式補回因土地用途轉換而流失的綠地。所有新發展項目也必須將至少兩成佔地面積,劃為開放空間並設置中央庭院, 而25%的庭院面積須作植樹用途。在社區中部署密集具連接性的綠地,將有利自然物種移動和基因交流。至於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整個社區將通過區域供冷網減少能源消耗,並爭取在2045年達到淨零排放。
新田科技城的綠建前景
上述三個案例,展示了不同發展規模的新產業項目,可以從何著手綠色建築規劃;以及要達成碳中和及生態保育這兩大環境目標,分別可能涉及的具體設計和措施,刻畫出行動契機和總體方向。另外,香港亦已建立起一套專為評審本地綠色建築而設的綠建環評(BEAM Plus)制度,至今約3,800棟建築已獲得認證。政府亦推出了鼓勵措施,新建私人發展項目於BEAM Plus獲得指定級別認證,並符合屋宇署特定標準後,便可就環保及適意設施申請上限百分之十的總樓面面積寬免。因此,新田科技城的綠色建築發展既有願景,背後也有一定基礎支持。
發展與保育之間的矛盾仍待化解,預計高科技企業未來也將繼續重視可持續發展及其環境責任,綠色建築作爲發展與自然之橋,是新田科技城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因此,當局應提前準備應對策略,例如為潛在入駐企業的綠色建築需求提前部署專業諮詢支援團隊,以及參考研究内地和新加坡針對綠色建築項目的直接補貼政策,將對新田科技城發展面貌產生關鍵作用。
作者區浩馳、梁躍昊是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