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抓住機遇 合力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在《2023年施政報告》就香港高等教育和粵港澳大灣區協作琢磨甚多,包括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建設北都大學教育城、籌建應用科技大學、在搶人才同時強化大學育才功能,以及和大灣區城市間合作的一列新措施,相信有助鞏固香港高等教育和人才優勢,推進社會經濟發展。

來稿作者:陳錦雲

籌備「北都大學城」
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施政報告》提出在北部都會區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作為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重點措施,這與本智庫之前在報章發表的文章觀點以及提交的意見吻合。我們認為這不但能為香港高校提供更多物理發展空間,更重要的有利於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以及吸引國際國內優秀生源,與臨近的深圳和大灣區內地城市高等教育優質資源,產生協同合力,進一步為香港的高等教育注入發展動能。

按《施政報告》所宣布的放寬措施,各教資會資助大學授課課程(即學士學位、副學位及碩士學位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就學人數上限,將由現時相當於本地學生學額的20%,自2024-25學年起提升一倍至40%,即按目前大概15000個政府資助本科學額計算,非本地本科生名額將增加至接近6000人。這項措施不得不說是十分進取、也十分符合目前社會及香港高等教育需要,值得點讚!我們注意到,所有教資會資助課程的非本地學生均不獲公費資助,並獨立於本地學額以外計算,不影響本地學生升學機會。

《施政報告》中還提出增加「一帶一路獎學金」名額及其他相關措施,包括透過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向供大學申請的「內地與環球連繫及學習體驗資助計劃」額外注資1億元等措施,將進一步支持大學在各地參與更多宣傳及招生活動,積極向世界推廣香港高等教育的獨特優勢,吸引更多來自不同地方和文化背景的優秀學生來港就學,為香港高等教育界提質擴容。這有利於本港高等教育進一步走向國際化,長遠亦有助香港吸納擁有多元文化的海外人才來港發展。相信這些措施將有助於提高香港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聲譽和影響力,為未來在國際上的更高質量發展奠下基礎!

我們留意到,繼香港政府去年決定將公費資助的研究院研究課程學額由每學年5595人逐步增加至7200人,今年《施政報告》再提出逐步增加“香港博士研究生獎學金計劃”名額至400 個。我們認同此舉可吸引更多優秀博士研究生人才來港就學及進行研究,進一步提升香港的研究實力。

籌建「應用科技大學」
強化自資專上高校發揮「育才」功能

我們特別讚賞政府推動應用科學大學及應用學位的發展,這有助促進應用科學領域的人才培訓。有關措施也可鼓勵自資院校發展其具特色的專精範疇,發揮自資界別靈活性及應用型的優勢,回應市場的人力需求。另一方面,我們期待政府推動跨境副學位資歷互認,拓寬副學位課程畢業生的進階路徑。

《施政報告》中也宣布了一系列支持自資大專教育發展措施,包括新一輪批地計劃及開辦課程貸款計劃,支持自資院校提升校舍;並會提供財政和配套支援,支持合適的自資院校發展成為應用科學大學;提供額外資助鼓勵院校開辦更多應用學位課程,以及與內地當局推動兩地相互承認副學位程度學歷,以強化職專教育在專上程度的定位。我們相信這些新措施能進一步促進自資與公立高校並行發展,強化私立高校培養社會急需的應用型人才的功能,為青年提供優質、靈活、多元的升學機會。

鞏固和推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

與大學相關的創新科技政策方面,《施政報告》還推出一系列建議,以鞏固和推進香港在「十四五」規劃的角色,包括支持《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發展創新科技地帶、配合河套合作區的發展共同搭建生物醫藥公共研發服務平台、設立第三個InnoHK平台等,推動先進製造、材料、能源及可持續發展等,這有利匯聚頂尖科研人員,鞏固香港作為先進科研平台的地位。

政府還建議透過「產學研1+計劃」,促進大學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商品化,並增加指定大學技術轉移處的資助上限至1,600萬元。相信這些措施有助大學的知識轉移工作,鼓勵創新創業,而吸納更多海內外知名的初創服務機構落戶香港亦為初創企業提供更多合作機會,有助香港邁向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目標。

深化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合作
有利人才流動

我們留意到《施政報告》十分重視香港與大灣區城市間的協作,從人員交流、跨境服務、應急機制、投資、物流、法制等方面,均提出相關的新舉措。例如港府將促進兩地的政府部門服務,港人能以智方便APP登入廣東省政務服務網,並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等。

我們特別支持簡化內地個人數據流動到香港的合規安排,便利大灣區內包括金融、醫療等跨境服務提供;以及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商討救護車跨境運送病人服務,讓病人在醫院之間點對點直接運送,為港人提供更佳的醫療支援,對進一步便利大灣區城市之間人才流動,以及對香港市民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生活工作提供了醫療救援保障!

積極作為
合力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和國際人才高地

香港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以及多所特色專業名校和一批優秀私立高校,高等教育在亞洲地區領先,在世界範圍比較也不遜色。香港完全具備發展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條件。《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有關措施,可以進一步從世界各地吸引更多優秀教研人才和學生來港,再加上各類人才入境計劃、留住人才、培育本地人才的措施,以及InnoHK等高端科研合作項目持續推進,香港在支撐高等教育和聚集高層次人才方面的政策已經十分豐富,再加上國家在相關領域的持續支持,以及香港本身的國際化和「一國兩制」獨特優勢,香港打造國際專上教育樞紐、打造國際人才高地條件依然具備!

香港政府應積極協調、協助公立和自資高校以及社會各方面共同抓住巨大的發展機遇,切實落實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為實現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為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的美好願景發揮自身力量,推動香港再創高峰。

作者陳錦雲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