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增非本地生限額拓人才庫 助緩解人口老齡化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新一份《施政報告》即將於10月25日出爐,消息指其中一項新措施是放寬八間教資會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限額,會由額外20%增至額外40%,並鼓勵大學從「一帶一路」沿綫地區收生,銳意將本港建設成「國際高等教育樞紐」。筆者作爲教育界的一份子,認爲此舉有助為香港注入新的人才儲備,並從長遠解決人口結構問題,將會是一項「良政」。

來稿作者:陳凱琪

「搶人才」大戰下 擴闊本港人才庫

目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正進行「搶人才」大戰,一直被視爲香港競爭對手的新加坡更頻頻出招。而本港近年被詬病人才流失嚴重,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曾透露,最近2年有約14萬港人離開。正因如此,港府亦正大力宣傳「搶企業、搶人才」的策略。

現時八大每年提供約1.5萬個一年級學士學位,並額外錄取非本地生,人數不超過核准公帑資助學士學額總數的20%,即3,000人。若該數字增至40%,即每年可多錄取3,000名非本地生。待他們畢業之後,絕對可增加留港工作人才的儲備庫,再配合港府其他輸入人才計劃如「高才通」等,多管齊下擴闊香港的人才儲備。

增青年比例 應對人口高齡化

另一方面,根據政府統計處資料,本港人口高齡化現象持續,人口年齡中位數已經高達46.3歲,根據推算,65歲及以上長者佔整體人口比例將在2069年上升至35.1%,人口老齡化問題極待解決。來港就讀的非本地生,正值青年,若增加他們的限額,將有助為香港人口結構帶來良性的轉變,不失爲解決人口高齡化問題的一項措施。

與本地生良性競爭 非搶奪資源

對於有聲音指出,增加非本地生限額會影響本地學生的入學機會,或對住宿、校園設施帶來壓力,筆者認爲不需過分憂慮。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解説指,本地生與非本地生是分「兩條隊」入學,非本地生屬額外錄取和自費修讀。即使日後非本地生限額增至40%,亦不會佔用本地生的錄取名額。

其次,學界多間院校亦普遍對措施抱持正面態度,更有意於配套設施上作出配合。據筆者在工作中的觀察,亦相信增加非本地生限額并非一蹴而就,校方必定會考慮學校容量及學生人數之間的平衡問題。

再者,香港一向是國際之都,更多非本地生、尤其是來自世界的學生就讀八大院校,絕對可以增加香港在國際交流中的競爭力,並為本地大學生擴闊視野,形成更好的良性競爭環境。

總結而言,筆者期待有關安排能夠在《施政報告》中得以落實,長遠為香港帶來更多可用之才。

作者陳凱琪是香港教育大學畢業,教育工作者。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