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病人有藥無錢醫 苦況堪憐須重視
香港是個相對富裕的社會,但癌症病人眼睜睜看著有對自己病情最有效的藥物卻不能用這種光怪陸離的情況,仍是經常發生。這不但使得病人要繼續受到病魔的折磨,更甚的是會影響存活期,患者由於沒有使用最有效的藥物而離世,叫家人承受巨大的痛苦。這種「有藥無錢醫」的情況俯拾皆是,叫人感到無限唏噓。
來稿作者:方嘉儀
肺癌腦轉移症狀便是一個例子。腦部是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特別是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非小細胞肺癌,大概有3至4成患者會出現腦轉移。可是,由於血管和腦之間的血腦屏障會選擇性地阻隔物質,因此並不是所有抗癌藥物都能進入腦部發揮藥效。現在已有新一代標靶藥具有更好穿透血腦屏障的效果,得以更有效地控制腦轉移症狀。但是,長期服用新藥會對患者造成非常大的經濟負擔。
筆者認識一名現年70歲的女性肺癌患者,不煙不酒,卻不幸在11年前確診第三期ALK基因突變型肺癌。肺部做了手術,也進行過4次化療,可是手術一年後癌症復發,她接受醫生建議服用標靶藥物來控制病情。使用第一代標靶藥每個月要花6萬元,其後由於出現抗藥,她改用了第二代和現在服食的第三代標靶藥,使病情大有改善,現在可以正常生活。但病人仍然感慨地說,藥費高昂並非人人都能負擔,只是自己有幸加入了臨床研究才能免費服用。希望政府和社會各界多支持腦轉移肺癌患者,特別在藥費方面,讓他們不再要受到癌魔的煎熬。
另一個例子是甲狀腺癌。目前已有甲狀腺癌標靶藥物證明能有效延長無惡化總存活期,可以控制病情,中國、英國等國家亦已納入資助藥物多年,但香港至今還沒有把這種甲狀腺癌標靶藥物納入藥物安全網。
有一名現年59歲的男病人,在2005年時確診甲狀腺癌。他先後做了6次甲狀腺癌切除手術,也配合放射性碘作輔助治療,期間情況穩定但偶有反覆。到了2020年,病人上樓梯時出現氣促和痰多的情況。醫生診斷後發現他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肺部,於是處方了甲狀腺癌標靶藥物。這種新藥雖然療效明顯,但用藥一個月要花3萬多元,病人對高昂的藥費表示憂慮。
這眼睜睜看著新藥卻不能用的苦況就這麼維持了3年。今年,病人的病情轉趨嚴重,非常痛苦,無奈之下,在3月開始使用新的標靶藥物。結果他氣促和痰多的情況有顯著的改善,也由於藥物所產生的副作用很輕微,他不但可以維持生活質素,更可以繼續原來電梯維修的全職工作。
「有藥無錢醫」是非常悲悽的,更重要的是,不使用新藥物往往會延誤治療,甚至影響病人的存活期。所以,政府和關愛基金應該盡快把這些新藥物納入藥物安全網,讓病人確實受惠。
作者方嘉儀是癌症資訊網慈善基金主席。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