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香港經濟難言樂觀 「興的動能」不僅是一句口號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早前香港商界召開名為「激發香港『興』的動能座談會」,邀請政商代表共議香港如何在二十大的新發展藍圖當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與優勢。會議雖然給商界鼓足勇氣,但畢竟商家需要面對的是殘酷的經營數字。上半年經濟數據陸續出爐,各方表現未如理想,特別是被寄予厚望的旅遊、金融及轉口貿易等,上半年經營情況都讓人嘆息。

來稿作者:楊莉珊

作為香港商界一分子,筆者認為香港「興的動能」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是來自於特區政府與商界加強溝通,共思良策,協助商界多元開拓,在今天充滿挑戰的國際經貿大環境中盡快找出新的經濟出路,協助香港商界可在下半年重見生機。

商界年初曾經殷切預期本港經濟在疫情放緩後,會隨著人員流動而快速復甦,但半年過去,雖然零售、旅遊方面確實見到一定程度的恢復,最近公布的來港旅遊人數仍不足以往七成,離港人數甚至遠超來港人數,被政府寄予厚望的旅遊市道遠遠未恢復到往日的活力程度。

而更關鍵的是,內地旅客雖然仍是主要消費群,但外國遊客更是寥寥可數,而內地旅客的購買力卻十分「忍手」,這說明環球消費市場的復甦遠不如疫情前舊觀,內地旅客也還沒有恢復消費信心,香港眼前難以從中獲利。又或者說,香港旅遊市場已經失去對環球旅客的吸引力,箇中原因值得旅遊業界與特區政府認真探討。

香港經濟復甦乏力,除了旅遊消費市場之外,更關鍵的指標在於經濟主要動力之一的進出口貿易,上半年仍持續疫情期間的倒退態勢,政府統計處本月10日公佈最新對外商品貿易貨量及價格統計數字顯示,上半年香港商品整體出口貨量同比下跌18.7%,進口貨量同比下跌16.2%;商品整體出口價格同比上漲4.4%,進口價格同比上漲3.8%。財政司長陳茂波曾向媒體坦言,下半年仍面臨地緣政治、外圍經濟兩大挑戰,中美之間的政治摩擦令環球經貿大環境受壓,加上高利率、高通脹、需求萎縮,下半年的進出口貿易仍有很多不穩定因素,預期本地經濟仍主要依靠本地消費帶動。經濟學者袁偉基亦對進出口貿易前景不樂觀,聲言全年的進出口不拖累經濟增長已經很好。

客觀環境不容樂觀,但香港經濟要真正展現「興的動能」就需要政府與商界各司其職又默契配合。政府確保資本市場與經營環境的穩定,加上商界的創意與開拓。特區政府有責任確保香港匯率、資本市場穩妥,流動性充足,金融市場可以有足夠的風險意識與市場彈性去抵禦任何突發情況。同時,政府須協助商界解決勞工短缺、資金流通等基本問題,更關鍵的是發揮「走出去」的功能,帶領香港商界積極爭取國家與環球機遇,李家超特首率領香港經貿團隊走訪東盟、大灣區等,梁振英前特首也率團走訪新疆探索絲綢之路的商機,這些都為香港商界帶來新的機遇,值得鼓勵。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優質師友網絡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