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馬英九該怎樣寫入歷史 這12天很關鍵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最近再度成為兩岸新聞焦點,因為他將在3月27日至4月7日前往大陸進行「祭祖之旅」的私人行程,同行有近百名台灣青年。馬英九將安排他們參訪多家大陸的高校,讓兩岸青年可以當面交流。這個行程讓馬英九有了一個獨特的歷史標籤:「他是兩岸分治74年來,首位登陸的卸任台灣領導人」。但如何將這個歷史標籤深化成一個歷史定位,關鍵在於他在大陸的12天會說什麼,做什麼。
來稿作者:楊莉珊
政治眼光下的「私人行程」
馬英九籍貫湖南省,出生在香港九龍,但未來這12天才是他首次親身踏足大陸。馬英九辦公室19日證實,馬此行往大陸祭祖,並同時訪問南京、長沙、武漢和上海等城市,帶領近百名「大九學堂」的台灣青年人與當地大學生交流。馬英九表示,希望形成讓兩岸民眾重新認識到,兩岸最美的風景是人,他認為特別是兩岸年輕一代,應該用交流瞭解化解政治宣傳形成的敵意。
雖然強調這是私人行程,但台灣與國際媒體都以政治角度來看這件事。CNN報導稱,馬英九此行表面上是私人行程,但充滿了歷史象徵意義,並正值因台灣未來,緊張持續升高之際,時機很敏感。BBC中文網以「馬英九訪問中國大陸祭祖是否有政治意味」為題作報導。這說明馬英九未來這一行都將受到萬眾矚目。
做為在台灣執政八年的前領導人,馬英九在大陸的一言一行都不免遭到政治猜想。這可能也是馬英九選擇在清明節前後,用祭祖之名來實現首次踏足大陸的動機。在兩岸、國際關係都很敏感的當下,如果馬英九高調在行程中公開高調討論政治事務,對外容易捲入國際政治糾紛,對內更會影響國民黨明年的島內大選布局,因此他對此表現淡然。不過筆者認為,首次登陸也具有意義,完全不帶點「政治乾貨」也實在讓歷史遺憾。
「政治乾貨」決定此行高度
有台灣媒體追問馬英九會不會與大陸官員見面,辦公室方面就用「客隨主便」四個字回應。顯示一定程度上與大陸官員互動的環節應該還是會存在的,媒體隨即傳點名王滬寧、國台辦主任宋濤等涉台工作的關鍵人物。筆者沒有水晶球,無法預測將會與誰見面。但認為以馬英九的政治高度,應該會知道這是一次可以讓兩岸坦誠交流的難得機會,對於走出兩岸當前交流困局有重要價值。
兩岸關係如一個天秤,一邊是和平另一邊是戰爭,要讓兩岸局勢走向哪一邊就要看雙方各自往哪一邊放砝碼。當執政民進黨不斷在往戰爭的一方堆疊砝碼,兩岸民間力量對推動和平更顯得重要。馬英九雖然已沒有政府身分,但其政治影響力仍在,從民間層面推動兩岸交流,這對兩岸的良性發展十分關鍵,但具體貢獻會有多大,不妨看看他在大陸這12天,將會發表那些言論,做出哪些行為。
八年前的2015年11月7日,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習馬會」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兩位領導人長達81秒的握手令人印象深刻。如果馬英九首次登陸,可以再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做出特殊貢獻,那將進一步奠定他的歷史地位。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