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似水無形,回頭是岸——「九二共識」三十年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今年是代表中國大陸的「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海協會)及代表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海基會),於香港進行事務性磋商時達成「九二共識」的三十周年。

過去三十年,大陸政府、台灣的國民黨政府及民進黨政府對「九二共識」有各自不同的詮釋。兩岸關係也因三方對「九二共識」的理解不同,時而緊張,又時而祥和。「九二共識」是如何在兩岸各取所需下曾成為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對未來的兩岸關係又有什麼啟示?

來稿作者:黃秋聲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兩岸便在國際上競逐代表「中國」。大陸一直強調「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世界上代表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則堅持「中華民國」是正統的「中國」,在國際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你無我,互不相容。雖然如此,兩岸對「一個中國」是有默契的,雙方在國際上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無論「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或「中華民國」,都強調世界上是只有「一個中國」,完全沒有爭論。雙方的憲法也把對方的領土納入自己的領土範圍。兩岸只指責對方不能代表「中國」,卻沒有指責對方違背「一個中國」原則。

共識: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
分歧: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隨著1987年10月15日台灣政府宣佈開放居民到大陸探親,兩岸民間交往漸多,兩岸政府需要協商解決各項問題。台灣政府更改以往一直奉行的「漢賊不兩立」及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策。1992年8月1日,台灣的李登輝總統主持「國家統一委員會」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

同年10月26日至30日,海協會及海基會在香港進行兩岸「文書驗證」及「掛號函件」的事務性磋商。期間,海協會提出「一個中國」的政治性議題,但因雙方對「一個中國」的涵義有分歧,無法在磋商中達成協議。隨後,雙方進行了一系列函電往來。海基會於11月3日提出「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海協會在11月16日回函中提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12月3日,海基會對海協會的覆函表示歡迎,強調「我方始終認為:兩岸事務性之商談,應與政治性之議題無關,且兩岸對『一個中國』之涵義,認知顯有不同。我方為謀求問題之解決,建議以口頭各自說明」。

大陸在兩岸事務性事情磋商期間提出「一個中國」的政治性議題,目的是確認海峽兩岸屬同一個中國,貫徹自建國後一直堅持的「一個中國」原則。台灣則認為「中華民國」自1971年10月26日退出聯合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已成為聯合國中代表「中國」唯一合法的政府。如接受這個「中國」就等於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上是中央政府,對外代表台灣。因此,台灣提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對「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確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達到「一中各表」(註1)。

擱置爭議 兩岸關係更進一步

兩會的函電證明了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從未就「中國」的涵義達成一致看法,亦從未就此簽署協議。「九二共識」的精髓是兩岸透過兩會確認以往的默契,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同時對「中國」的涵義各說各話。這樣兩岸便可以有各自解讀的空間,雙方也可以展現自己的立場,達致擱置爭議,客觀並存的效果。在滿足各自的立場下,雙方可避免因對「一個中國」的不同定義而阻礙兩岸關係的進一步發展。

國民黨於2008年重新執政後,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為原則定義「九二共識」。大陸則定義「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在各自解讀「九二共識」下保持和平,不但海協會與海基會恢復及保持密切接觸,更促成兩岸相關政府部門直接聯繫。除了實現直接通郵、通商及通航的「三通」,更就兩岸經貿、文化、旅遊、教育及司法互助等各方面簽署23項協議。

在穩定的兩岸關係下,大陸配合台灣倡議的「外交休兵」政策,停止挖角台灣的邦交國,並在「一個中國」前提下,給予台灣更大的國際空間,讓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參與不同的國際組織。兩岸關係亦提升至最高領導人平等地面對面討論政治性議題。2015年11月7日,台灣的馬英九總統便與大陸的習近平主席在新加坡會面。「九二共識」成功令兩岸關係更進一步(註2)。

期待有民進黨特色的「九二共識」和平論述

直至2016年5月20日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上任,只重申「尊重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卻沒有說接受「九二共識」。大陸便表示由於台灣新執政當局未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其核心意涵,動搖了兩岸互動的政治基礎,導致了兩岸官方與兩會的溝通機制停擺,兩岸關係便急轉直下,台海緊張局勢不斷升溫。

無可否認,民進黨的台獨理念始終未變,大陸亦因此難以與民進黨建立互信。在民進黨的傳統思維下,一直以「兩國關係」來定位兩岸關係。然而,和平不分統獨立場。無論台灣人的政治取態或統獨立場如何,普遍都希望建立和平的兩岸關係。台灣要繼續發展,兩岸便要保持和平。事實上,沒有過去幾十年的和平,台灣現在的一切經濟及民主成就都幾乎不可能。這是台灣根本利益所在。另一方面,如果兩岸持續僵持下去,兩岸之間便走得愈來愈遠,分得愈來愈開。這並不符合大陸的戰略。大陸要促進統一條件成熟,兩岸便要建立穩定、和平及長期合作的密切關係。兩岸的緊張關係持續,對雙方也不利。

過去三十年的兩岸關係證明,只要兩岸之間不要在「一個中國」上再咬文嚼字、錯誤延伸或意氣用事,兩岸便能在這問題上擱置爭議。兩岸同時回到「九二共識」的初心,「九二共識」在未來仍能成為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相比國民黨,民進黨與大陸沒有仇恨及歷史包袱,更有條件正視大陸的訴求,以確保台灣的安全。自民進黨創黨以來,一直有聲音倡議建立穩定的兩岸關係。無論以往由許信良提出的「大膽西進」,或由謝長廷提出的「憲法一中」,也不拘泥於既定的意識形態。

現在民進黨已在台灣掌權六年,在立法院有過半數的議席,具備穩固的執政基礎,應思考在與西方陣營強化關係之餘,如何打破隔膜,恢復兩岸政府間的交往。民進黨一直代表著革新,反覆強調要捍衛台灣。若要做到便不可只向西方陣營一邊倒,必須同時改善兩岸關係,讓兩岸保持和平。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民進黨政府不妨嘗試提出新的大陸政策,或有民進黨特色的「九二共識」和平論述,證明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係,讓「九二共識」的擱置爭議及客觀並存精髓能重新發揮作用,降低兩岸的敵對狀態。

Be Water,My Friend !

在歷史長河中,讓「九二共識」似水無形,既柔軟又剛強,在兩岸關係中像水一樣流動;既適應兩岸的不同政治觀念,又匯聚為強大的力量,推動兩岸各黨派回到「九二共識」的初心,造福兩岸百姓。無論如何,在美國眾議院議長訪台及大陸進行圍台軍演後,兩岸也應打破敵對僵局。這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需要,亦應是兩岸領導人思考兩岸政策的出發點。

註1:〈還原1992年香港會談歷史真相〉,2019年1月3日記者會,中華民國大陸委員會網頁

註2:馬英九(口述)、蕭旭岑(著),《八年執政回憶錄》,(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18)

作者黃秋聲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社會科學部研究院。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