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海龍|實現創科中心建設目標關鍵在企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1日下午就加強基礎研究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加強基礎研究,是實現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各級政府要把加強基礎研究納入科技工作重要日程,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政策支持,推動基礎研究實現高品質發展。
2022年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香港科學園視察時也指出,香港有基礎研究的優勢,要堅持不懈搞好創科,政府和市場共同努力,為改變我國產業鏈地位與綜合國力不匹配的問題做貢獻。
來稿作者:尚海龍
單靠政府不理想 企業是關鍵與難點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接受2月28日文匯報採訪時,提出希望推動本港研發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GDP)約1%倍增至2%,特區政府對此不遺餘力,已經陸續推出了多項措施。例如,香港特區政府設立了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旨在培養至少100個有潛力的研發團隊,幫助他們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並有望成為「獨角獸」企業。此外,特區政府還成立了「共同投資基金」,以吸引和投資企業在香港落地,並設立了全新的「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希望通過政府投資和引進龍頭企業,增強大眾對科研的信心,吸引更多投資者參與科研投資。
筆者認為,研發開支的倍增關鍵在企業、難點也在企業,如果一系列的研發投入都是靠政府推動不理想也不可取。如何推動企業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持續投入,既是推動創新產業發展、研發成果落地的優先事項,也是關乎香港創建國際創科中心的突破口。
過去的10年,是我國科技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與成就的十年,國家科技部近期在回顧時披露,我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2年的第34位躍升至2022年的11位,並有762家企業進入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成功從創新型國家開啟建設科技強國的新階段。而祖國科創事業的成就離不開國家電網、華為、騰訊等眾多企業的研發投入,社會主體是研發的主力軍,也是科創事業的主角。
內地企業自立自強 香港研究強落地弱
展開來說,國家在過去十年,正正是不斷強化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在2022年,企業研發投入佔全社會研發投入已超75%,以深圳市南山區為例,企業研發投入已占全社會研發投入比重的87.4%;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參加或牽頭的佔比已接近80%;而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達4.8萬億元,企業對技術吸納的貢獻超過80%。在這條正確的道路上,未來國家將繼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大企業研發費,推動更多企業牽頭組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並進一步支持企業提高成果吸納和成果轉化能力。
國家通過加強企業在科創的地位與參與度實現了高水準科技的自立自強。可惜的是,目前香港還處在「研究強落地弱」的階段,研發投入長期倒掛,政府在研發投入的比例長期超過8成,大學與科研機構成果豐碩,但轉化卻寥寥無幾。要推動企業研發的發展,加強企業在產業的生命力與活躍度,需要考慮「育」、「引」、「用」三管齊下,打出創科政策的組合拳。
培育、引入、採用三管齊下
首先要「育」——匠心培育本港專精特新企業。特區政府所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不僅可以提供資金和投資支援,還可以建立科技創新生態系統,為人才提供創業培訓和支援,並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機製,進一步推動產學研聯合等方式培育科創企業,讓企業成長的同時獲得成就及歸屬感,做到長久不斷的培育工作,提升出初創公司實力及地區競爭力。培育企業的同時科創人才也得到更多的關注與訓練,香港政府對於科研機構和大學進行科技研究可以提供更多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加強科技教育,保證科技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加強企業和高校之間的合作和溝通,促進雙方的合作和協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共用,特區政府需要加快速度,將政策落到實處,瞄準最後一百米,量質並舉孵化企業集群。
同步要「引」——找準方向吸引龍頭企業。全方位培育同時也要高質量吸引,而政府可以通過各種招聘管道引入國際一流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他們可以在香港的科研機構和高校工作,為科技創新和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援。政府可以建立創新創業加速器,為本地和海外創業人才提供專業支援和服務。這些加速器可以提供資金、場地、培訓、導師、投資人等方面的支持,幫助創業者快速發展和成長。還可以考慮通過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科技企業進行合作,引進和吸收外部資源和技術,擴大香港的科技創新網絡和影響力。參考全球企業研發投入2500強,特別是當中入圍的762家中國企業,如能將它的部分研發的功能或者國際研發中心吸引至本港,引入優秀的科技項目和人才,亦可以為本地企業提供技術和人才支援,同時促進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和交流。
關鍵在「用」——提供場景和落地是穩定企業的關鍵。可以採取一些扶持政策,比如特區政府政府採購及先行先試的計劃,筆者建議政府各局每年至少採購四項本港研發的成果,13個決策局及2個資源局共可至少採購60項。如此一來,落實了本港研發成果落地示範的引領作用,將有助於大力推動本港的研發成果,本港的研發開支佔本地總生產值的增長便會看到成效。企業成果落地,關鍵在成功的交付和生意閉環,只有企業有了獨立的造血功能,才能夠促進企業在研發上的持續投入。
修改稅法、拆牆鬆綁以推動企業
香港科創企業的育、引、用需要在不同領域進行政策和法規上的調整和優化,可能涉及到以下幾個方面的修改。
首先,為了鼓勵科技創新企業進行研發和技術創新,香港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以提高科技創新企業的創新積極性,包括加強專利和商標保護、製定保護商業機密和保密資訊的法規、加強著作權保護等。針對知識產權法規進行修改,建立更為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同時,政府可以通過修改稅收法規、建立創業投資基金、加強科技創新孵化器等方式來提供資金支援;並建立更多科技創新基金、引入更多的國際風險投資機構、提高稅收優惠等,以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投資者,以確保科技創新企業能夠充分獲得資金和支持。為了吸引本地和國際投資者來香港投資和創業,香港亦需要修改相關稅收政策,為科技創新企業和投資者提供更多的稅收優惠和支援。需要針對投資和創業等相關稅收法規進行修改。
此外,香港已重新開啟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但能如何通過此計劃中的資金投資服務科創還待政府仔細斟酌。在理想的情況下,資本投資者入境香港應該為香港的創科產業帶來長達7年既市場化、又保持相對穩定的風險投資。以上種種的拆牆鬆綁希望能為企業減輕束縛,從而產生更強烈的內驅力在產業蓬勃發展。
有為政府是推動有效市場的重要的力量,對於政府大包大攬地推動香港創科,盡力營造公平公正創新的政策環境去孵化培育企業是可圈可點的。但與此同時,當政府製造了優越的平台後,需要帶動企業並強化其創新主體的地位。最終,企業是科技需求的主要提出者,是科技成果市場價值的最終實現者,亦是長期轉型發展中最活躍的創新力量,只有啟動企業動能,創科中心建設才能真正成功。
作者尚海龍是立法會議員(選委會界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