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聲道|中德關係影響中歐發展
2020年冠病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後,國與國領導人之間就中斷互訪。一下子會面全被網上「乾冰冰」的視訊所取代。
11月4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千里迢迢到北京作「旋風式」訪問。他是疫情後首位訪問中國的歐洲大國領導人,也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二十大開啟第三任期後,第一位訪華的歐盟國家領導人。
來稿作者:陳文坪
柏林與北京的距離有7300多公里,飛行時間須7小時。說他旋風式,是因為訪華只有一天(其實不到24小時)就離開中國。朔爾茨老遠跑到北京訪問,遠道而來卻不過夜留宿,個中緣由這裡就不贅述。不過,面子是自己的,他不要面子,中方只能「主隨客便」了。
雖是一天訪問,中方卻非常重視。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政府總理李克強都給予會見。習近平為他舉行了宴會,朔爾茨也和李克強共同召開記者會。
在訪問華期間,朔爾茨呼籲北京發揮對俄羅斯的影響力,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包括反對在烏克蘭戰爭中使用任何核武器。而習近平也順手推舟,對朔爾茨說,中方呼籲國際社會「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亞歐大陸出現核危機。習近平的這番言論,就是呼應朔爾茨的「要求」。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對中國採取科技圍堵的當下,德國總理朔爾茨敢冒「得罪」美國而訪華,就是向北京伸出橄欖枝,「修復」與中方的關係。希望與中國保持政治、經濟、貿易等聯繫。而中方也投桃報李,向朔爾茨說出反對俄羅斯」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言論。讓朔爾茨回國有所交代。讓國際社會看到中國是支援德國、支援歐盟的,反對俄羅斯的「核勒索」。
中歐投資協定胎死腹中
回顧2020年,一度遇上擱淺危機的「中歐投資協定」(簡稱協定),在2020年結束前一天如期完成談判。讓人期盼中歐關係能更上一層樓。然而,不到半年時間,國際時局發生了變化。速度之快、範圍之廣,相信是各方始料不及的。
首先是香港問題。港版國安法在港實施,香港推行新選舉制度。西方國家指責中方違背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承諾、違背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第二是新疆維族就業培訓問題。西方政客指責中方政府對維族人民的強迫勞動。借此加以抵制新疆種植的棉花產品而掀起軒然大波。特別是,歐中2021年各向對方的制裁與反制裁,引發了歐盟議會、成員國對中方的強烈反彈。歐中關係也陷入其中。
2021年5月4日,歐盟委員會表示,鑒於在相互制裁後中歐之間的外交關係惡化,爭取批准中歐投資協定的努力實際上「已暫停」。這意味著該協定在今年內是無法獲得歐盟的批准而生效的。其實,2022年也只剩下一個半月,該協定還是「胎死腹中」,無法重新啟動。
俄烏戰爭影響中歐關係
還有,第23次中國—歐盟峰會4月1日以視訊方式線上上召開。因疫情因素,這是連續第二年線上上召開會議。也是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後,歐盟與中國領導人舉行會晤的一場重要會議。但是,會後雙方沒有發表聯合公報,對外通報卻各說各話。分析人士認為,這次峰會完全是「雞同鴨講」,歐盟極為重視的烏克蘭戰爭問題,中國並不熱衷。
其實,中歐關係在德國前總理默克爾下台前就發生了波動。隨著2021年德國政府的更替,連帶影響中國與歐盟的關係受損。因為德國起著領導歐盟事務作用。默克爾當政,德國是歐盟領導者。少了默克爾這麼一位政壇重量級人物掌舵,繼任者朔爾茨的聯盟政府難以主導歐盟事務。歐盟立場傾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已難以改變。
特別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至今已九個月,歐盟還深受俄羅斯的「核勒索」與能源危機。對中方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至今沒有發出譴責聲明,歐盟當然提高嗓門「訴之」國際社會。
朔爾茨此次訪華,政治上是加分的。因獲得中方呼籲「共同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公開言論。也與中國領導人建立了某種「默契」和「私人友誼」。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方須更實際的行動在國際事務中充分表達,而非一些不痛不癢的「外交辭令」。
中方只要穩住中德關係,就能穩住歐盟。否則,中歐關係必將波折不斷。
作者陳文坪是新加坡時事評論人,關注新加坡、馬來西亞、中港台等地的政治時事和經濟民生。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