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言廣達|談旅遊也談中醫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香港山野之間擁有不少藥用植物資源,平日走過的山邊路邊原來滿山是寶,只是過路者不一定知曉而已。千百年來,嶺南草藥已有醫藥典藉記載,至今仍被臨床醫師應用以治療疾病,療效卓著。然而草藥種類繁多不容易掌握,誤食誤服者更有中毒危險。

疫情之下,不少市民都困於香港,本地行山旅遊也成為熱門選項之一。中醫、中藥的學問博大精深,亦引人入勝,旅遊業界如能結合專業教研醫師一同研發旅遊產品,結合課堂教學與親身行山認藥指導,面提身授,讓市民和旅客不單得到中草藥的基本知識,還能親身在大自然學懂辨認中草藥的方法,深化綠色本地遊的層次,亦饒有趣味。

來稿作者:黃進達

自二戰之後,香港醫療系統主要以現代醫學為主導,中醫只能流入民間,提供基層醫療服務。其時正值西方醫學急速崛起,處於脫變成現代醫學的關鍵時期。時移勢易,現代醫學也開始走向個體化治療,醫患關係的保持,個人化的跟進,加上醫學界對於中醫藥的研究日深,讓中醫的優勢愈發明顯。世界衛生組織大力提倡傳統醫學,中醫在傳統醫療上將更為突出,將來對治療參與度必然更大。

沙士後市民更接受中醫

追本溯源,香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擁有「中醫院」——東華醫院。自1872年落成起,東華醫院即已無間斷為早期香港市民提供中醫藥服務,治療當時在華人社區令洋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鼠疫),在區域管治與公共衛生角色都非常正面。

乃至廿年前的SARS非典型肺炎,社會大眾開始意識到原來抗生素「萬靈丹」也會失靈,而中醫在傳染病治療中卻收獲顯著成效。數據顥示,當時小湯山治療680名SARS病人,最終只有8人死亡,主管醫療的副院長周先志介紹說,治癒率高的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中西醫結合療法。醫管局當時邀請了兩位廣東中醫專家來港,從臨床效果看,兩位中醫師已為10間公立醫院的90名非典患者提供診治,大部分病情均有好轉;部分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患者,在服食中藥後亦能轉往普通病房。經此一役,市民對於中醫與中西醫結合的接受程度亦陸續增加。

過去一段頗長時間,香港醫療系統中一直存在西醫獨大的問題,直到近年才稍有改善。特別在新冠疫情期間,當公營醫療系統超出負荷與及新冠康復者的癒後調理,中醫借鑒古籍中治療疫症的記載和經驗方,向世界展現她在防治新冠肺炎及長新冠的療效,通過「望聞問切」的四診,以處方湯藥、成藥、針刺、艾灸、穴位貼敷、功法鍛煉等中醫康復手段,這種因人施治治療理念與方式,讓社會大眾都見到中醫藥深度參與疫情預防、治療以至復康的全過程的顯著作用,坊間愈來愈多聲音要求將中醫藥納入到常規醫療體制中,供市民選擇。

筆者樂見本屆特區政府承認中醫藥是香港醫療體系的重要部分,至於特區政府表示將致力推動中醫藥發展,會不斷投放資源,包括加強中醫門診及中西醫協作住院服務、建設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等政策等方面,甚至能建設向海外旅客宣傳的香港中醫藥歷史文化館。如能貫徹落實執行,進一步提升中醫地位,必是香港市民之福。

作者黃進達是經民聯旅遊事務委員會主席、香港菁英會副主席、重慶市政協委員,及全國青聯委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