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禁不如疏,控煙禁毒不能一味靠嚇

來稿作者:黃榆婷
近月,政府鋪天蓋地的警告年輕人不要嘗試太空油毒品,我們當然支持政府禁毒,但我們也要問,為何年輕人會跑去吸毒?相信每個家長/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沒有那個小朋友喜歡被「禁止」、被「警告」,尤其青春期的孩子踏入「反叛期」,並且進入「身份對角色混淆」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青少年尋求自我認同,可能會對父母和社會的期望產生反叛,以探索自己的身份,社會越是「不准」,他們就越要嘗試。
目前滿街的「太空油」毒品警告、禁令,到底是想提醒年輕人不要嘗試,還是想吸引年輕人去「挑戰」?香港從小學就已經教導學生不要接觸毒品,不要吸煙,不要酗酒,難道他們不理解毒品、煙草、酒精的害處嗎?
某些言論指因為有學生吸食太空油毒品,所以就要禁止電子煙,其實電子煙與毒品完全是兩回事,根本不應該混為一談。現代小朋友很聰明,他們懂得自己上網增長知識,他們會知道太空油毒品和電子煙是兩碼子事。若他們發現政府將兩件事相提並論,用同一力度、同一方式去全禁,小則會覺得政府「當我係三歲細佬仔,呃得就呃」,大則會逆反,這樣並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政府、教育工作者、家長、社會更應該去關注為何年輕人明知一些行爲無益但仍然要嘗試這些東西的原因。他們是否沒有人關心?是否因為感到空虛?是否對生命失去希望,對未來失去期待?當一個年輕人選擇放棄自己的時候,社會輿論無論宣傳多少太空油毒品有害,都不可能阻止他們吸食。
放在禁煙上也是一樣,君不見政府越是加大力度禁煙,越是將電子煙、加熱煙打入黑市,吸食的年輕人就越多?反而酒精合法化、有監管地出售,馬會有規管地「賭波」、「賭馬」,酗酒及沉迷賭博的年輕人則不多。
所謂「禁而不絕」,這個世界不會因為某樣東西被立法禁止就會一夜之間消失。如政府禁止售賣電子煙、加熱煙多年,黑市上的銷售反而越來越多。試想想,如果陳肇始當年沒有一刀切禁止銷售電子煙、加熱煙,而行規管售賣制度,現在正規零售點的貨架上可能會有受規管、安全、有保證的電子煙在售賣,為希望合法得到這些替代產品的人提供一條途徑;非法的黑市仍會存在,但肯定會不如現今猖獗。
說到青少年和逆反心理,煙包上那些恐怖的警告字句和圖樣,甚至將電子煙與太空油毒品畫上等號,可能也會成為反向宣傳,心智未成熟的反叛青年或許更想嘗試,以達到一個在同輩面前挑戰自己、展現自己的目標。
所以,單純全面禁止並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太空油毒品不會因為政府禁止後就全面消失,年輕人仍然可以從罪犯手中購買並使用太空油。而另類吸煙產品、加味煙禁令也只會使供應流入黑市,不受規管地銷售,年輕人不但能隨時隨地購得,甚至會被不法分子誘使或利用參與販賣活動。此舉真的是為年輕人好嗎?
對於這些「反叛」的年輕人,社會與其一刀切的禁止,不如做好疏導工作,給年輕人準備更多有益身心的活動,對他們多點鼓勵,少點指責,不要讓他們對生活失去期望,給予他們對未來的希望,這才是最好的控煙、禁毒政策。
作者黃愉婷是學校發展主任,曾任職小學教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