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明|加速香港低空經濟起飛
低空經濟在全球方興未艾,香港應把握時機起動低空經濟新引擎,因地制宜拓展新質生產力激活整體經濟。低空經濟在內地率先起步,現已擁有趨於成熟、完整的無人機產業鏈,配合不斷完善的新型基建配套,包括5G網絡、低軌衛星系統等,創造了不錯的發展空間,應用場景持續增加,從限於地上發展的平面經濟,擴展至低空領域的立體經濟,市場潛力超出我們的想像,這有賴內地政策和法規的開放、創新和包容。香港在這方面須急起直追,以創新思維改革政策、完善法律,為低空經濟注入信心與活力,融入國家新經濟增長領域的發展大局。
低空經濟在香港一直只聞樓梯響,這次施政報告成立由財政司副司長任組長的「發展低空經濟工作組」專責制訂整體發展策略,突顯特區政府大力發展低空經濟的決心。這是一項破天荒的新興產業,綜合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發展,包括低空基礎設施建設、通訊網絡、航路網絡、低空監察及管理、無人機產業、送遞服務等,因此規劃上必須事先界定誰屬業界。此外,大灣區低空經濟發展走向標準化、專業化階段,去年底成立的廣東省低空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雲集各方專家建立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香港應邀請大灣區相關專家擔任顧問,參與本地研究和規劃工作,相信對整體發展布局會事半功倍。
低空經濟對於香港是全新領域,如同一個「新遊戲」,特區政府要制定「遊戲規則」後,業界才能想出各種「遊戲玩法」,不能等到有市場才去改法例,因此特區政府應主動檢視及完善法律,以配合新經濟發展需要。無可否認推動低空經濟一定會遇到困難,但不能夠就此裹足不前,反而應徹底摒除舊有思維勇往直前,“think out of the box”,借鑑內地先行先試的經驗,制定行業標準與低空經濟各環節的標準體系,好好規劃香港的「低空大腦」,一邊試行一邊修改法例,將困難化為機會,推動符合香港實際情況的低空經濟,讓其經濟效益充份發揮出來。
內地低空經濟發展火熱,除了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更明確2030年低空經濟要達逾萬億級別市場規模,超過30個省市已正式規劃好低空經濟宏圖。香港作為大灣區其中一份子,應發揮「一國兩制」的獨有優勢,聯同鄰近城市合作發展,設立試點並規劃試飛路線,借深圳之力率先打開跨境低空經濟的「窗口」,一方面可收集數據和經驗,另一方面可探索多元化的應用場景,如消費類應用、公共領域應用甚至運輸物流類應用,培育壯大低空經濟市場,並協助國家制定國際標準。
發展與安全同樣重要,建議特區政府就低空經濟制定發牌制度,例如就不同體積、重量的物品運輸;安全可行的飛行路線/升降點等不同用途作出相應的安全規定及指引,並建立低空空域管理制度及指引、研究跨境空域交通新規定等。市場準入門檻應「先嚴後寬」,讓有能力、有資源、有市場優勢的境內或境外參與者可以進入香港市場,切忌在低空經濟政策或制度上過於保守而扼殺市場。今年初歐洲研發空中的士的德國初創公司Volocopter申請破產,其中一個死因是歐洲政策過於保守,我們應以此為鑑,並不應盲目照搬海內外模式,忽略本地需求與實況。
低空經濟發展只是香港變革的第一步,同一理念、精神應適用於不同新發展領域,例如環保節能、物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新時代新產業,特區政府應突破傳統因時制宜走出適合香港未來發展的新方向。
作者胡曉明教授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前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