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北都發展需兼顧宏觀及微觀
來稿作者:陳志豪、紀緯紋
北部都會區發展是香港進入由治及興新階段後,更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造經濟與社會發展新源動力的關鍵課題,它必須從發展初始階段便具有前瞻性,並且兼顧宏觀及微觀層面。
宏觀層面看,總部經濟應成為總體發展方向,各項戰略與規劃必須要貫徹總部經濟的原則,以吸引更多企業在區內設立區域總部為主要目標。在建設總部經濟的過程中,中央及特區政府應推動中資國企及港資企業發揮示範作用,率先在區內設立大灣區或華南地區的區域總部,繼而創造集聚及協同效應,吸引更多內外資企業區域總部進駐。特區政府亦可發揮帶頭作用,把儘量多的法定機構或政府辦公室搬遷至北部都會區,使到北部都會區承擔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對企業區域總部的進駐產生實際效益與誘因。
全力推行片區土地開發模式是執行總部經濟的重要手段。一次過統籌整個片區的開發,將可改變過去發展零碎、繁複程式和冗長時間等問題。通過自發展之始政府、企業、學府、科研單位的深入合作、制訂戰略規劃和具體開發安排,將更有效集聚目標產業活動與要素並產生更大協同效應,不只對企業和居民有較大的吸引力,亦更可能提升整片地區的競爭力,對貢獻地方經濟起到巨大作用。片區開發亦能更好體現香港經濟發展的前瞻性佈局,以先進產業活動創造未來發展所需的新質生產力將是北部都會區的關鍵作用之一。
法律與制度改革能為片區開發和北部都會區發展保駕護航。北部都會區大部分地區有土地多、人口少、距離巿區遠等特點,使該地區能夠有效構成一個或多個社區試點,容許個別新政策、新改革、新質生產力先行先試。惟相較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已經有多年試行先導計畫的經驗,香港相關經驗相對缺乏,相應賦權先導計畫的法律法規仍未完善,亦未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協調不同的政策局。香港應該從完善先導計畫的法律法規入手,通過設立專門負責的機構,協調多個政策局,使新政策、新改革可以在北部都會區的特定社區先行先試,先行評估相關政策和改革的優勢劣勢、審視成效、優化細節、完善積效,最終使相關的政策和改革能夠在香港落實。
具體戰略方面,創科發展必然是重中之中。以產業帶動開發的思維對發展新區域的創科產業板塊尤其重要,雖然發展過程中需要多層次探索,但只有堅定這個的大方向,才可以令北都發展特別是北都創科地帶的發展,避免落於窠臼。新田科技城作為北部都會區的產業發展重心,當中的河套港深創科園更是促進大灣區創科產業集群的關鍵樞紐。這個板塊在未來發展中,應該要根據地理位置和產業特色,注重發揮自身特點,吸取科學園和數碼港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和教訓,區別和突出自身的優勢,特別是應考慮在安全和合規的前提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甚至香港與內地其他地區的跨境資料傳輸和試驗的橋頭堡。
各園區的發展必然是基建先行。俗話說「要發展先修路」,交通基礎設施對市民的選擇和經濟活動的進行都起關鍵性作用。從2016年通車的南港島線經驗可見,完善的交通有力吸引更多旅客到海洋公園及香港仔觀光旅遊;南港島線沿線地區的商業和住宅物業價格也普遍上漲了20%以上。特區政府已提出了北部都會區內的交通規劃,必須通過高效而有序的建設,縮短區內和與區外的出行距離和居民通勤時間,打造北都優質生活圈,提升發展效益和居民生活品質。
社區配套同樣是吸引市民置業或企業進駐的關鍵,政府應著重於多功能設施的規劃,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樣需求。醫療作為關鍵服務,應在各住宅區附近設立社區醫療中心或社區藥房,提供基本的醫療和健康檢查服務,並配備合格的醫療人員,以確保居民的健康得到保障。教育資源的配置也必不可少。政府應引入優質的教育資源,在區內提供幼稚園到中學教育,讓孩子們在家附近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建設文化活動空間同樣重要,政府應規劃社區文化中心,舉辦各類文藝活動和課程,促進居民的文化交流和社交互動。這些配套設施不僅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質,還能增強社區凝聚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提升整體幸福感。
在對優質生活環境的嚮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下,發展與環境保育必須並行。北部都會區擁有豐富的藍綠生態、文化資源以及鄉村傳統等寶貴資源,特區政府通過一系列規劃研究描繪了一幅綠色與繁榮並存的藍圖,兼顧保育、現代水產養殖業發展、生態教育及康樂設施的需求。唯目前各區域間關係及操作方式尚未明確,政府需要積極與業界深入溝通,同時考慮引入創新科技如無人機和AI技術來支援保育與發展工作更有效落實,促進前瞻性的保育與創科相融合。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必須具備前瞻性、創新性、系統性,讓北都區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引擎,讓北都區成為香港傳統優勢產業升級轉型的重要推動力,以及成為香港新興產業的重要載體。我們深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在香港特區政府的統籌規劃,在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的情況下,北部都會區必定能夠取得重大成功,在香港由治及興的新篇章添上濃彩的關鍵一劃。
作者陳志豪是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首席副主席、紀緯紋是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副研究員。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