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留住來港人才資金,還需行多一步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徐毅興

國慶75周年的大日子剛剛過去,在一片歡樂氣氛中,香港近月也傳來多項令人鼓舞的消息,如重回全球金融中心三甲,並在亞太區居首;在《2024年世界人才排名》中升至第九位,是2016年以來首次重返十大之列;最新各項輸入人才計劃的抵港人才超過15萬人;股票市場更是創下新高…可以說香港無論在吸引力、競爭力、活力方面都交出滿意成績。但爲了讓這種優勢後繼有力,尤其讓來港人才、資金長期留在香港,還需要針對人才和投資者更友好的政策、更便利的資金流動措施等。

特區政府致力在全球招商引資,搶人才、搶企業、搶資金,無論是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高才優才專才等計劃,最終目的均是通過吸引人力財力,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推出半年多以來,已收到逾5,000個查詢和超過500宗申請,預計可帶來逾150億港元投資額。而根據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及香港教聯會今年7月的問卷調查,在597份回覆中有超過七成受訪者通過高才通來港,家庭收入在5萬至10萬元區間的家庭佔比最高,達約36%。

這些數字説明,政府成功吸攬的均是目標中的高淨值、經濟狀況理想的人士,但在對這些人才和投資者的配套支援方面,目前政策似乎慢半拍。

一個最實際的情況就是人才和投資者來港後的各項開支,無論大到投資、設立公司、買房租房,小到日常生活、子女教育、衣食出行等都需要資金調配。眾所周知,來港的大部分人才來自内地,但現時內地實行外匯管制,內地居民出境時可以攜帶的人民幣現金金額亦有限制。根據資料,內地居民僅在移民時可申請一次性轉移其全部資產,但這項政策亦需要經移民局層層審批,手續相當繁複。早前已經有立法會議員關注該問題,指這些困難大大限制了人才將資金投資到香港或成立公司。更進一步,若人才或投資者打算在香港定居,但卻無妥善渠道安排資金來港買樓或租樓,那麽他們長期定居香港的意欲將大打折扣,豈非變相「趕客」?

有見及此,政府在歡迎人才和投資者來港的同時,應積極與國家有關部門商討,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爭取提供更靈活的跨境資金措施,便利內地來港人才將資金匯出。例如可為多次續簽的人才階梯式批出資金跨境許可,向透過高才通來港人才推出一次性放寬措施等。此舉既可避免資金跨境風險,也可循序漸進滿足人才對來港生活、工作和金融服務等的合理需求。

另一方面,目前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的3,000萬元投資並不涵蓋住宅房地產,但若想吸引高淨值投資者長期留港,必不能忽略他們的居住需求。既然如此,政策上何不稍微放寬,預留一定百分比的投資額予住宅房地產。當然,爲了防止炒買風氣,可限制金額的上限,及買樓目的僅用於自住等。這樣既可激活樓市,同時避免樓價過熱,更方便來港投資者安居樂業。

香港已經走在由治及興的正確軌道上,各項德政的成效也將陸續有來,對於可幫助香港更上一層樓的人才和投資者,政府不妨在擁抱歡迎他們時,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諗多一步,行多一步。

作者徐毅興是任職跨國企業的八十後工程師。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 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