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珊|美將港經貿問題政治化損人不利己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院等多個部門日前向國民和商界發出更新版對香港的商業警示,提醒在港營商和旅遊或會面對人身安全和法律風險,《港區國安法》及《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立法,削弱香港基本自由和人權保護,企業有機會被加強審查云云。

特區政府發聲明,批評美國對香港的法律制度和營商環境作出多項誤導及失實指控,企圖製造恐慌情緒。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指出,美國無所不用其極透過香港打壓國家發展,香港不會讓美國計謀得逞。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發言人斥該警示唱衰香港營商環境,就此表達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來稿作者:楊莉珊

美國多個部門聯合出手,其實是想在香港駐美國的三個經貿辦(ETO)上造文章,為即將來臨的美國大選爭取多點選票。但是美國極其短視,企圖在香港三個ETO造文章,是損人不利己的蠢事。三個駐美經貿辦的成功順利運作,有利於擴大港美不同範疇的務實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事。香港駐美經貿辦近期加強與地方政府、大學及商業金融機構聯繫。紐約經貿辦處長何美智美國時間上週四至周日訪問亞特蘭大,分別出席商界午餐會及埃默里大學和喬治亞理工學院職業分享會,以及亞特蘭大香港龍舟節開幕禮。今年5至6月,駐三藩市處長曾舜雯及何美智曾分別與鳳凰城市長Kate Gallego及波士頓市長辦公室官員會面,何美智也曾拜訪麻省理工學院及波士頓大學等。

香港經貿辦並非外交機構,美國多年來一直給予特權和豁免權,並不是真心禮待香港,而是為了便利兩地往來,為美商創造更佳的營商環境。華府若關閉香港駐美經貿辦,只是損人不利己。美國是香港第三大貿易夥伴,香港則是美國享有貿易順差的第二大貿易夥伴。根據今年2月公佈的統計,香港有近1,300家美國公司,其中約一半屬區域性規模。香港在美國的3個經貿辦,包括駐華盛頓、紐約和三藩市經貿辦在其駐地與當地政府、商界、智庫及不同界別的人士保持緊密聯繫,加強了香港與美國在不同領域,包括貿易、投資、藝術和文化等的交流。3個駐美經貿辦的成功順利運作,有利於擴大港美不同範疇的務實合作,是互利共贏的事。

2023年香港管理的資產規模增至逾31萬億元,淨資金流入近3900億元,按年增加逾3.4倍。開放式基金型公司(OFC)及有限合夥基金(LPF)的數字亦持續增長,截至6月底,共有844個LPF及371間OFC,按年增加32%及1.44倍,反映基金業發展勢頭強勁。去年資金流入逾4000億元,較對上一年增長超過3倍,可見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吸引力。香港一直舉辦盛事邀請海外嘉賓來港,本月舉行「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稅務局官員來港,已有逾300名代表參與,11月將舉辦金融科技周及投資峰會,明年1月則籌辦亞洲金融論壇,可見香港仍具吸引力。

行會召集人葉劉淑儀表示,相信商業警示對美國投資者來港的投資意欲有影響,但正在香港經營的美商,已理解《港區國安法》不會威脅他們的投資。她認為,只要舉辦真正盛事,讓運動員、歌星、學者、商人等有影響力人士來港,便有機會讓他們瞭解並說出香港真實情況,「seeing is believing(眼見為實)」。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佈「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年報」(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香港今年的競爭力排名世界第五,美國今年的競爭力排名世界第12,香港遠超美國。今年2月,香港美國商會公佈會員調查顯示,79%美企對香港法治「投信任票」,亦有69%美企表示其業務並未受到香港國安法的負面影響,企業比例是連續第二年上升,較去年升7個百分點,比2022年更升22個百分點。今年3月,一份由英國媒體《經濟學人》公佈的「全球商業環境」排名,香港位列第九名,為十大之內。

截至今年3月,香港外資企業約9030間,回復至疫情前的高水準,外資企業在香港共聘用約46.8萬人。投資推廣署去年就協助382間外地企業在港開設或擴展業務,按年增長27%,投資金額超過616億港元。

每個國家都會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這既是主權國家的固有權利,也是國際慣例。美國自己也有20條的國安法律,且刑罰較香港的國安法律重,美國的最高可判死刑。就「危害國家安全的境外幹預罪」和「危害國家安全的破壞活動罪」,英國《2023年國家安全法》和澳洲《2018年國家安全立法修正案(間諜活動及外國幹預)法》都有訂立同類罪行。美國對香港發出所謂「更新版商業警告」,是自曝美西方雙重標準。

頒布實施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香港法治更完善,安全更有保障,營商環境也更優化,來港投資及開設分支機構的境外企業更多,來港發展的人才也更多。香港的獨有魅力絕對不會因為美國發布的所謂「更新版商業警告」就發生改變,美國的圖謀註定不會得逞。

作者楊莉珊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香港(地區)商會會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