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民斌|新一輪貿易戰與科技競賽

撰文:李民斌
出版:更新:

李民斌專欄

隨著美國總統大選臨近,中國議題一如所料被兩黨參選陣營操弄。拜登政府發動新一輪貿易戰,對價值180億美元的中國內地進口產品加徵關稅,電動車關稅更從25%大幅上升至100%。新的貿易壁壘除再次突顯美方奉行的單邊主義外,亦反映中國電動車產業的競爭力已經躍居世界領先位置,既擁有蓬勃的國內市場,更在全球市場佔重要一席。

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完整和高效的供應鏈和產業群,不僅是電動車製造大國,其本土市場的銷售量亦是全球最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年內地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和銷量分別為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蟬聯全球產銷量第一,本土市場規模龐大而且競爭激烈,產業生態富有活力,促成技術不斷創新,效率持續提升,形成了中國電動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優勢。

貿易壁壘窒礙科技發展

中國在全球電動車產業中佔據領先位置,不僅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價廉物美的多元選擇,也能協助更多國家和地區實現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惠及全球經濟、社會和環境。事實上,產品的比較優勢一直是國際貿易競爭力的主要依據,如果受制於自身在技術或成本的劣勢而對別國施加貿易限制,不單有違公平貿易的原則,亦有礙世界經濟發展。

而且,實施貿易壁壘亦不一定能保護本土產業,只會讓效率欠佳的產業持續運作,同時亦會引致反制,最終受害的還是自身人民,損人不利己,並會窒礙全球科技發展。業界眼睛是雪亮的,德國汽車工業協會早前就表示反對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任何關稅,稱這可能會引發貿易戰,並威脅到德國的就業市場。與其消極地施加貿易壁壘,倒不如積極的實事求是,與中國業界加強合作,將電動車的技術應用和設計進一步提升,方為全球之福。

香港具有推動新質生產力的角色

話說回來,電動車產業只是中國內地近年銳意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之一,國家去年底起提出要大力推動發展新質生產力所涵蓋的範圍更廣,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要素,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包括電動車、新能源、新材料、量子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既是未來極為重要的產業,也是全球科技競爭的焦點。

香港在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進程中亦可更好發揮自身角色。創新技術建基於基礎研究,香港擁有多家具備世界級基礎研究能力的大學,可充分利用其在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的優勢,以及與國際科研組織的連繫,促進內地與國際在技術研發上的協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另外,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一直為內地創新科技企業提供優質的金融服務,多家內地大型科技企業早已在港上市,加上香港綠色金融產品的種類日趨豐富,將能為追求先進生產力的創科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

作者李民斌是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副主任、東亞銀行聯席行政總裁。

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