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互聯網普及率背後隱含的意義
來稿作者:劉仲恒
世事多變,適者生存,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生活,在做生意的層面也是一樣。有了互聯網對於管理供應鏈、尋找原材料來源、擴展市場等方面都可以起著顯著的作用。自從互聯網普遍使用以來,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都跟互聯網的使用率挂上了關係。
我們自己都是用家,互聯網可以怎樣讓生活更方便、舒適,我們心裏明白。在經濟層面,情況也是那樣。使用互聯網可以在供給面和需求面推動經濟的發展。有了互聯網,找資料、安排商務的速度快了,於是員工可以更快完成任務,也往往能達到更高的品質標準,所以互聯網可以加快生產過程和提升企業的生產力,那是毋庸置疑的。同時,互聯網可以大幅度影響賣家和買家進入市場的能力和所獲得產品、服務和資訊的質素。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商家找不到貨源,供應商找不到人買手上的積貨,那是相當常見的現象。現在,互聯網的商務使用可以讓企業找到更廉價而可靠的材料來源,也可以向更多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特別是在過往遙不可及的偏遠地區。
既然互聯網的使用對經濟有著這麽神奇的「功效」,那麽互聯網普及率就成了一個很重要的指標。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近公佈了《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說截至今年6月,中國網民的數目接近11億人,比去年12月增長了742萬人,互聯網的普及率達到78%。筆者翻查網上資料,2017年時,中國的網民數目大概是7.5億人,滲透率只有53.2%。七年不到,國家的互聯網普及率快速提升,那是有目共睹的。
能有效地掌握和使用互聯網技術就能提企業的生產力,這一點在上面已經說過了。當網絡基礎設施在某一地區開始建成和擴張時,當地的工人就往往可能獲得更高的工資或更容易找到工作。而當企業使用互聯網和資訊通信技術時,女性的勞動力市場情況也會出現改善,所以對整體社會的發展都會起著非常正面的作用。
如果有新技術能提升公司的生產力,並通過組織或管理技術實現更好的績效,沒有老闆會拒絕這樣的機會。更何況,如果互聯網能改善市場准入,這意味著公司可以出口和銷售更多產品,這樣的好處誰會不想要呢?在內地,因網絡商貿而改善鄉村經濟或促進脫貧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
在國際商貿中,國家之間的競爭與小城市中幾家超市的競爭本質上相同,都是弱肉強食、適者生存的環境。因此,要在全球經濟舞台上立足並保持競爭力,必須提高互聯網的普及率,這一點並不難理解。因此,我們應該在學校中提早採用電子教學方法,讓學生熟悉互聯網所帶來的各種好處。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