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雲﹒三中全會|打造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以新姿態立於國際舞台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指出,要「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8月26日,中央宣講團在香港宣講三中全會精神,介紹涉及香港發展規劃的內容,給香港注入了強心針!香港一直以來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扮演著「視窗」的角色,三中全會的決定無疑給香港的發展帶來更大機遇。

來稿作者:陳錦雲

8月23日至25日,我有幸應邀參加了由外交部、教育部、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4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的論壇。在貴州財經大學和華東政法大學等高校舉辦的會議上,我發言介紹了香港法律行業、高等教育和人才的實踐和國際化優勢,也與包括東盟國家在內的各地學者進行了交流,感受到東盟國家的朋友對於加強與香港鏈接合作的積極態度。我認為與東盟國家的合作是目前香港很重要的國際舞臺,也是香港當前重要的國際化發展方向,也可為國家新一輪開放做出貢獻。

中國-東盟合作規模大
香港-東盟合作具潛力

資料顯示,過去一年中國與東盟雙向留學人數超過17.5萬人。通過積極實施」中國-東盟千校攜手計劃」等品牌項目,推動雙方各級各類學校建立夥伴關係,擴大大學、中小學師生等互訪,中國-東盟間友好交流、校際合作正持續深化。

目前,中國與東盟雙方互為最大貿易夥伴。東盟成員的總人口超過6.6億,勞動人口充沛而年輕,平均年齡為30.3歲,過去10年GDP平均年增長率高達4.1%。2022年,東盟是香港第二大貿易夥伴、出口市場及進口來源地,僅排在中國內地之後。香港與東盟也早於2017年11月已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及相關的投資協定,並且於2021年2月12日全面生效。「協議」涵蓋了6個領域,即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經濟和技術合作、知識產權及爭端解決機制。香港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是粵港澳大灣區和東盟的商界拓展業務的理想平台,與東盟的合作潛力很大。

香港以新思維提升與東盟關係值得點讚

香港與東盟國家近年來互動漸趨密切。香港特區政府已放寬老撾人才在香港工作或就讀大學的簽證政策,以培養更多來自老撾的優秀人才。馬來西亞2023年7月也將特區護照持有人免簽證期限,由一個月延長至三個月;而來自泰國和菲律賓的訪港旅客,也已回復至疫情前的九成以上。東盟與中國內地每年約有790億美元的商品貿易通過香港進行,正如李家超行政長官指出,香港可以為東盟成員國增值,例如協助《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成員在大灣區獲得所需服務以及進入內地市場。

李家超行政長官上任以來已經兩次訪問東盟國家。2024年7月下旬他再次帶領香港訪問團到訪東盟的老撾、柬埔寨和越南三國,並達成五項成果,包括建立明確共識加強政府間的往來,雙方同意增加高層互訪、出席雙邊活動;共簽署55份範圍廣泛的合作協議和備忘錄,涵蓋貿易、投資、物流、海關、教育和銀行等,成果豐實;另外亦鞏固和擴闊商業網絡,為開拓新空間增強動能;建立強烈共識共建一帶一路,認為三個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上已有良好基礎,香港可以在多方面提供具國際水準的優質服務;三個國家政府均明確表示支持香港加入RCEP。

在7月下旬的東盟三國外訪中,香港政府在與東盟的新一輪合作中展示出了「新思維」。從出訪成果可以看出,香港對東盟的合作突破了以往侷限於金融、貿易的傳統領域,開拓了教育、航空服務、物流等合作「新領域」、新亮點,其中教育合作更令人眼前一亮!訪問團在老撾時,香港理工大學與老撾萬象中學簽署諒解備忘錄,將為優秀的老撾學生提供獎學金。我認為香港爲當地培育未來人才,不但可以建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人脈聯繫,也將爲香港建設國際教育樞紐、綠色金融中心、國際創科中心提供新動能。

香港人才引進初見成效
建設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前景可期

香港政府近年在打造香港成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也做了努力。香港正發揮在吸引人才方面的強大優勢,尤其是香港高度國際化、法治化、商業化、出入境自由的城市的特點,推出一系列創新科技和人才引進措施,應該說見到了初步成效。

其中高才通計劃(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甚受歡迎,吸引世界百強大學的畢業生,以及年收入250萬元的人才來港。據香港政府統計,各項輸入人才計劃推出之後,已經收到34萬宗申請,已經來港的有14萬人,顯示香港對人才的吸引力。

另外,香港近年也十分重視打造國際創科中心和引進科技人才,其中之一是成立了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即InnoHK),非常受頂尖科學家和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歡迎。根據香港政府公佈的數字,目前InnoHK已經跟來自12個不同經濟體、超過30間頂尖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共匯聚本地和全球各地的約2500名科研人才,參與世界級和具影響力的科研工作。

香港政府在2023年的《施政報告》,宣佈建設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的願景,也提出推動成立應用科技大學,培育創科應用型人才,配合香港創科和技術發展。在未來,北部都會區會發展「北都大學教育城」,推動香港高校聯手內地和海外的名校,通過區內資源和產業聯動,產生協同效應。相信將極有助於吸引國際高端人才來港,發展香港成為高端國際人才的集聚地。

以高等教育等所長融入大局
發展東盟等合作以新姿態立於國際舞台

東盟是個多元的複合經濟體,秉持亞洲傳統文化與價值,在地緣政治漸趨複雜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他們大多實行中立、多邊和務實的外交路線。香港應用好當前機遇,發揮自身的橋樑作用,深耕與東盟的合作。簽署協議之後必須要有細化舉措,加強有效對接,在此過程中不斷擦亮香港包括高等教育和普通法傳統的「金字招牌」。香港世界一流的高等學府應該積極扮演對外交往的重要平臺,以學術討論與合作為載體,推動非政府層面的「民間外交」。政府、商界、民間可設立更廣泛覆蓋面的獎學金,吸引東南亞人才來港學習、工作,甚至落地生根。可以透過舉辦不同行業的各種峰會、交流會,增進信任與友誼,以民間智慧助力、增強中國與東盟的關係發展。

香港作爲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城市之一,優勢在於金融和專業服務,也在於聯通內外的「橋樑」角色。香港完全可以己所長,結合大灣區不同產業優勢,與中國內地企業攜手,共同開拓東南亞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香港不能只爲自身一地謀發展,應將自身放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通盤考慮發展前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正是當前香港在國際經濟舞台上重新找到自身定位的關鍵所在。

作者陳錦雲是香港大灣區教育融合發展智庫主席。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