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修例促毛孩經濟 打造「人寵共融」城市

撰文:01多聲道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丁海澄

近年香港生育率低,與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毛孩愈來愈多在港人家庭佔一席位,不少人甚至傾向「唔生B,只養寵」。這樣的強勁需求,令寵物經濟成為新的增長點,爲了適應趨勢,不少商家針對毛孩的衣食住行所需提供產品,也有餐廳、商場、市集打造寵物友善氛圍吸客。從政府角度,完全可以修例順應趨勢,甚至與盛事相結合,不僅可以打造香港「人寵共融」的溫馨環境,也可以為經濟增長帶來更多元的動力和色彩。

根據政府統計處最近一次在2019年出版的報告書顯示,全港有超過24萬個住戶有飼養狗隻/貓隻,佔所有住戶大約一成,而漁護署植入晶片及領取牌照的狗隻數目的紀錄於2022年錄得16.8萬隻,為近5年新高,可見養毛孩的風氣盛行,這也進而帶動寵物經濟的蓬勃。根據彭博智庫(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報告,全球寵物相關產業預計將於 2030 年達到接近5,000 億美元的規模。學者莊太量預計,未來寵物食品、玩具、醫療,甚至是寵物殯葬行業均有較大發展空間。

在香港,有不少商家早早捕捉這一商機,推出寵物友善商場、餐廳,甚至以寵物為主題的市集及活動,政府也逐步開放寵物公園,自2010年至今,康文署轄下寵物公園的數目由19個增加至52個,並設置超過170個寵物共享公園。可以看出,政府有意打造「人寵共融」環境,但針對寵物出行及友善措施等方面,在法例上仍然棋差一招,變相阻礙了寵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根據《食物業規例》,禁止狗隻(導盲犬除外)進入食肆的規定已經實施近30年,如果帶毛孩在餐廳的露天地方用膳,亦有機會誤墮法網。即使是引入寵物友善政策的商場和酒店,主人亦要遵守嚴格規例,包括將狗隻放在袋中或寵物手推車內,十分不便。雖然相關局方在今年第一季曾宣布,將重新檢視現行法例並考慮放寬狗隻進入食肆 ,但預計需約一年時間進行檢討,其進度實在太慢。

這裏不妨看看廣州的例子,廣州近年積極推動寵物友善商場、餐廳、酒店等,將市面上的餐廳分爲三類:不可攜帶寵物、可攜帶寵物以及專門的寵物友善餐廳,寵物友善餐廳甚至為寵物提供貼心服務,包括寵物餅乾、玩具、雪糕等,更設有寵物車泊車位、寵物飲水位等。此舉不僅提供更優質貼心的「人寵共融」環境,也促進了寵物用品、食品行業甚至相關商場的銷情。

在疫情之後,香港本地的零售飲食業飽受客源流失之苦,政府亦舉行各種盛事,意在促進經濟復甦。既然毛孩經濟是下一個强勁的增長動力,官方、民間更加應該把握機遇,迎頭趕上。其一是加快相關條例的檢視進度,儘快放寬寵物,特別是狗隻的各種限制,包括進入食肆、公共設施、私營商場及公共交通工具等。同時與寵物友善的商場、場地等合作,積極引入寵物主題盛事及活動。此舉不僅可以塑造香港包容、關懷的城市形象,也可帶動相關產業活力,帶來經濟效益。

香港近年爲人詬病的問題之一,就是行政效率太慢,希望在「人寵共融」這一點上,不要再慢人一步了。

作者丁海澄是90後自由工作者,本科主修酒店管理及旅遊業,大學期間曾當逾十份的前線及後勤兼職。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