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泳舜|推動本港電影產業更上一層樓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鄭泳舜

近期火熱的港產片《九龍城寨之圍城》,自5月1日在香港和內地同步上映,製作方日前宣布該片在本地票房破億,內地亦有6億多的人民幣票房。票房數字亮眼外,更矚目的是該片近月衝出亞洲,亮相康城國際電影節「午夜展映」單元。社會對該片討論度甚高,不單是對電影的評價,連帶政府在支持本地電影產業的工作,坊間亦提出不少建議。筆者日前在立法會就此提出口頭質詢,亦在追問中發表己見,望與局方為進一步推動電影業發展構思新點子,煥發新活力。

事實上,政府推動電影業發展,離不開資金支援、人才培訓及市場推廣等方面入手。翻查資料以及局方在質詢的答覆中,不乏與這三方面相關的政策措施。政府早於1999年設立電影發展基金,多年來推出不同資助項目,迄今已資助超過100部電影,當中《毒舌大狀》、《年少日記》以及《過時.過節》等均獲得不錯的評價和票房成績。然而,要更好地提攜電影界新力軍,帶領行業走出去,筆者有以下建議。

在資金支援方面,留意到基金推出的電影製作融資計劃,針對的是中小型製作,相較下中型或更大型的電影製作卻缺乏政府融資或提供協助。當局不妨考慮提升現時900萬的融資金額上限或豐富電影融資渠道,吸引私人企業投資中型或以上的電影製作,多拍攝不同種類及新穎的題材,助力拓大整個觀眾群。

培育人才方面,首部劇情電影計劃、劇本孵化計劃以及薪火相傳計劃等,著力培育電影業新血,孵化高質素劇本。當中首部劇情電影計劃的推出,讓新晉導演在沒有投資方壓力下,由政府撥款,以商業模式拍攝,盡情創作自己首部作品。但細看大部分導演推出首部作品後,未有開展或完成第二部長片,當中原因為何呢?局方或須著手探討和檢視計劃資助,如何鼓勵這班電影新力軍繼續創作。

至於市場推廣方面,局方推出串流平台內容開發計劃和歐亞文化交流電影製作資助計劃等項目,儘管見到政府是有策略和針對性地協助電影行業「走出去」,局方必須緊貼影視市場的最新動態和走向,把握時機,搶先一步創造有利條件,擴闊港產片在亞洲,更甚是全球電影市場的佔有率。筆者認為亦可善用基金,與商界合作,打造以電影為主題的旅遊園區或觀光景點,擺放經典電影的物資或場景等,藉旅遊帶動電影。

電影產業是本港八大創意產業之一,是推動本港邁向多元化經濟體的新動力外,亦是對外說好香港故事的重要媒介,期望政府加大力支援業界,讓本港電影繼續百花齊放,重現光輝。

作者鄭泳舜是立法會議員(九龍西)。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