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方向|共享經濟浪潮下,香港準備好了嗎?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暢

從外賣平台KeeTa到網約車高德打車和滴滴出行等內地科技巨頭相繼進軍香港,共享經濟的浪潮正在這座城市掀起新的波瀾。這些企業憑藉創新的商業模式、雄厚的資金實力和高效的運營效率,迅速在香港市場佔據一席之地。作為科技創新時代的產物,共享經濟模式正在影響著香港的產業格局和消費習慣。這既給傳統行業帶來了轉型升級的壓力,也為消費者創造了更多便利和實惠的選擇。

共享經濟的核心理念是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價值的最大化。以KeeTa為例,其推出的一系列優惠活動,如免運費、一人飯堂等,大大降低了消費門檻, 填補了市場空缺,解決了單人餐飲的外賣需求,也成功打破了原有外賣平臺對市場的壟斷,讓更多市民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外賣服務。而高德打車和滴滴出行的進入,則有望進一步優化香港的點對點出行體驗,為乘客提供更便捷的預約方式、多樣的支付選擇,以及靈活的服務模式。也為港人北上和內地旅客南下提供了一鍵Call車的便利。可以預見,充分的市場競爭,將使消費者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東西方文化交匯的樞紐,擁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市場環境,是內地企業出海的理想實驗場。KeeTa、高德打車和滴滴出行等內地企業在香港市場的成功,為其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香港獨特的市場環境和消費特點,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豐富的本地化創新機會。

然而,對於傳統行業而言,共享經濟的衝擊卻是不容忽視的。面對科技巨頭的強勢進攻,一些本地企業可能會陷入競爭劣勢,甚至面臨被洗牌的風險。這就要求傳統行業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通過技術創新、服務優化等方式,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只有主動擁抱變革,才能在新一輪的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位置。

在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中,香港政府也不能成為「旁觀者」,而是需要扮演好「引導者」、「規範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以確保這一新興經濟模式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為共享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作為引導者,香港政府制定前瞻性政策,鼓勵本地的共享創科企業發展,協助傳統企業轉型,引導共享經濟向有益於社會和經濟的方向發展。在規範市場秩序方面,我們必須看到,目前香港在一些新興領域的法律法規還相對滯後。以網約車為例,現行的監管框架已經不太適應行業發展的需求。因此,特區政府應該與時俱進,加快相關立法進程,為共享經濟營造一個更加明確、規範的政策環境。作為促進者,政府也應該發揮更大的協調作用,促進政府、業界、社會各方的溝通合作,探索出一條兼顧各方利益,推動共享經濟健康發展的路徑。在鼓勵共享經濟企業發展的同時,也要保護消費者權益,防止壟斷和無序擴張;在促進公平競爭的同時,也要尊重傳統行業的合理訴求。唯有在協調中尋求平衡,在共贏中謀求發展,香港才能真正擁抱共享經濟時代的機遇。

面對共享經濟大潮,無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必須以開放、務實的態度去應對。只有主動求變,積極創新, 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以科技之力,共創共享,香港才能成為開放,創新和智慧之都。

作者劉暢博士是香港新方向總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