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英國大選啟示 左翼強勢回歸?
英國大選結果塵埃落定,外界關注的焦點,除了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會否遭逼宮下台,同樣引起關注的,還有帶領工黨打了一場漂亮選戰的郝爾彬(Jeremy Corbyn)。雖然「左膠」形象深入民心的郝爾彬,過往備受社會精英冷嘲熱諷,甚至遭工黨內的建制力量排擠,但面對英國國內貧富差距日益加劇,不少基層生活困頓,郝爾彬的左翼政策主張,正正回應了社會的求變之心。
精英看扁郝爾彬 工黨中人也不撐
在選舉結束後,英國一名政治學者馬菲古德溫(Matthew Goodwin)上電視表演「食書」,原因是他在選前於推特(twitter)上表示,如果工黨贏得超過38%的選票,他就會吃掉自己撰寫,談論英國脫歐的新書。結果工黨在今次選舉中的總得票率達到四成,在下議院650席中贏得262席,較之前多了30席。馬菲古德溫於是在電視觀眾面前兌現承諾,當個「找數真漢子」。
對於工黨今次的選情,不但馬菲古德溫大跌眼鏡,相信連不少工黨中人也始料不及。皆因現任工黨領袖郝爾彬,在黨內一向是個異類,受到黨內的建制力量排斥,甚至有工黨的國會候選人在選前向傳媒放話,表示郝爾彬是一個當選不了(Unelectable)的人,預言這場選舉將會慘敗。
打破貝理雅路線 左翼主張有市場
郝爾彬過往被黨外黨內看扁,皆因他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左膠」,不但主張反全球化、反核、反戰、反君主制,以至提倡將鐵路、巴士等國有化,甚至主張大學教育免費、大幅提高富人稅等,種種左傾政黨被黨友抨為太左、太過氣,有違首相貝理雅(Anthony Blair)在20年前成功帶領工黨重奪政權的中間路線。
然而,郝爾彬的左翼主張雖然不符合精英階層的口味,卻贏得基層、年輕人的支持。因為近年英國經濟表現雖然看似亮麗,但代價卻是貧富差距不斷加劇,特別是金融海嘯後更令「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現象更表露無遺。去年有調查指,英國最富有的1%人口所擁有的財富,是最貧窮的五分之一人口擁有的財富的20多倍,不少基層藍領的工資增長已停滯多年。而且,英國的年輕族群亦未能分享相應的經濟成果,年輕人失業率逾一成,較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有多。
凡此種種,雖然英國社會精英對「左膠」郝爾彬嗤之以鼻,但對於不少生活艱難的中下階層,以至渴求改變的年輕人來說,郝爾彬的左傾政策主張、對社會公平的堅持,正好回應了他們的求變之心,因此在今次選舉中,低下階層與年輕人,就成為了工黨的大票倉。
「左右之爭」背後 民眾盼改善民生
如此,是否就可以斷言左翼將在英國政壇強勢回歸?答案恐是言之尚早。一方面,雖然工黨的總得票率大增至4成,但同時保守黨的得票率亦創下42.4%的紀錄,為戴卓爾夫人主政以來的新高,只是在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制度下,保守黨失落了一些關鍵選區,才令保守黨的選情遭遇「滑鐵盧」,反映中間偏右的保守黨,其實仍獲較多民眾支持。
而更重要的是,郝爾彬至今仍是一個在野黨的領袖,他的左翼政策倡議雖然動聽、引起不少民眾的共鳴,但與其說民眾是在「左」與「右」的意識形態之間選擇,其實民眾的期望很實際,只是要為解決眼前的貧富懸殊、社會不公,尋找一條新出路而已。因此,在今次選舉之後,掌控更多國會席位的工黨,如何敦促新政府更重視基層與年輕人的需要,又或保守黨痛定思痛,認真檢討郝爾彬現象背後的成因,才是今後英國政局走向的關鍵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