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軟對抗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政治上,最近不少人都在談論軟對抗,保安局局長亦不例外。但什麼是軟對抗,是違法抑或不違法,各人莫衷一是。

有人說,煽動仇恨政府是軟對抗。那麼,把啟德郵輪碼頭弄得一團糟,旅遊和交通配套不完善,遊客、運輸業界以至啟德居民怨聲載道,難道這是軟對抗?

中央政府修改香港的選舉制度,原意帶來良政善治。但不少立法會議員缺席法案表決,反過來理直氣壯,令市民訝異或者不信任,難道這又算軟對抗?

又或者,如果反對政府就是軟對抗,政商界個別人士日以繼夜、夜以繼日地要求政府撤辣招,私下和公開表達對政府管控樓市措施的不滿,是不是軟對抗?

西九文化區主席公開表示融資方案未獲文體旅局回應,令人覺得政府做事慢兩拍;發展商低價推售新盤,令人憂慮香港經濟要下行;哥爾夫球會入稟司法覆核,挑戰政府收回粉嶺球場用地發展的決定……莫非通通都是軟對抗?

當然不是,也沒有人會這樣認為。香港向來就是喧鬧紛擾,美其名就是聲音多元。官員、議員表現得好或不好,社會支持或者反對政府,各有各說可謂常態。只要在「一國兩制」、基本法和國安法之內,沒有人需要被打擊。別人也可以反駁、批評、施壓,那也是別人的自由。用中共的話說,那是人民內部矛盾而不是敵我矛盾。

做好施政才能團結社會

當年鄧小平曾說,共產黨是罵不倒的。現在罵香港政府或者執法部門幾句,當然也是罵不倒的。中央當年制定「一國兩制」,保留了香港多元聲音的一面。鄧小平認為只要不搞「兩個中國」、擁護香港是國家一部分的,罵共產黨、宣傳「三民主義」在香港都是允許的。分裂國家、顛覆政權當然不允許,而這正正也是中央頒布國安法的意思。

只要不逾越這條政治和法律紅線,餘下的問題就是政府如何面對各種聲音,包括這篇文章在內,官員能否在各種立場求同存異,凝聚共識。政治異議、社會紛爭可能是文體旅局的不足,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的工作,是商經局的責任,也可能是教育局的事務,但大部分都不是保安局的問題。不論如何定義軟對抗,若想香港更團結、更積極,就不能只靠保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