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剛之問與李慧琼之答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原外長秦剛最後一次露面是6月25日,當天行程包括接見俄羅斯副外長魯登科,當時兵變剛結束。7月3日的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日韓外長線上致辭,但中方由中共中央外事辦主任王毅出席。7月4日的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秦剛沒有陪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參加。7月11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秦剛因健康問題而無法出席東盟部長級會議,但外交部網頁並無相關文字記錄。

及至本周一(7月24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同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會議舉行,決定翌日即召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有關任免案。周二(25日)人大常委會通過免去秦剛外長職務,任命前外長王毅再度出任。惟人大常委會同樣有權任免的國務委員職位,秦剛目前仍然保留。

秦剛的仕途本已觸目,去年12月由副部級的駐美大使升任外交部部長,至今年3月又再獲任命為副國級的國務委員,被指三個月連升兩級。如今秦剛會否復出,抑或將會卸下其他要職,自然更受關注。

坊間往往給予秦剛一些傳奇色彩,除了強調其三個月連升兩級之外,亦標榜他年紀最輕。當然,秦剛的仕途有一定的獨特性,但亦不乏合理之處。過去五年,王毅同時兼任外長及國務委員職,秦剛同時接任這兩個屬於國務院的職務,可以說是有軌跡可尋。另外,國務院副總理張國清、國務委員吳政隆只比秦剛大兩年,亦即秦剛雖然年輕,但似乎亦在尋常範圍之內。

各種傳聞甚囂塵上,但不論是健康問題抑或其他原因,重要的是秦剛任免不應該影響外交工作。事實上,原定訪華的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在7月初已被中方取消行程,據報英國外相祁湛明亦因為秦剛缺席而推遲訪問中國。由此角度看,不難理解為何中央政治局及人大常委會在兩天之內迅速任命了王毅出任外長。這樣有利外交工作繼續推進。

毫不意外地,周三(26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多名記者問及秦剛一事,惟發言人毛寧只重申無其他資料補充。同樣不意外的是,有份審議任免案的全國人大常委李慧琼亦被本港傳媒問及事情,惟她亦僅表示相信中央的人事安排,相信王毅能夠勝任外長一職,無助外界增加了解。

近日建制派及政圈熱衷於討論如何保留香港的獨特性,發揮好「一國兩制」的特色。其實多年來香港人有份擠身人大常委會、參與中央工作過程,本身就是「一國兩制」下香港的一大優勢。參與全國人大、政協工作,建制派當然應該積極貢獻,不只是掛名、走過場。更重要的是在國內國外新形勢下,香港可否發揮更大作用,參與說好國家故事,這值得各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