署長何不訪星洲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星期一(7月24日),行政長官李家超和幾名高官在新加坡展開官方訪問行程,包括分別與副總理黃循財和總理李顯龍吃早午飯。

同日,紅磡海底隧道的易通行迎來首個工作日,塞車情況與過往相若,運輸署署長羅淑佩則表示,車輛一直向前就不算塞車。

羅署長的說法毫不意外地引起一些市民不滿。紅隧的塞車問題可以說是惡名昭彰,2021年早上繁忙時間平均車龍長約2.6公里,需要25分鐘才可過海。這還未算上需時17分鐘的東隧,或者屯門公路、吐露港公路等時不時的塞車問題。

為了解決交通擠塞,政府2017年研究在中環實施電子道路收費,2019年亦研究對政府收費隧道及管制區進行擠塞徵費。兩個項目在去年都已經完成研究,惟前者有如「八萬五」,當局只說將來三隧分流後再作決定;後者則只在東隧、紅隧和西隧實施,透過分時段收費來調控車流。

研究多而落實少,塞車問題難見盡頭,不是官員重新定義就不存在。

新加坡電子道路收費、私家車零增長

與此同時,李家超、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正在出訪的新加坡,可以說是改善交通問題的榜樣。早在1998年,新加坡已經推出全球首個電子道路收費計劃,因應交通情況定期調整計劃的覆蓋範圍和收費水平。他們2018年起亦限制私家車零增長,不多於1600cc的汽車維持在32萬輛,1600cc以上的33萬輛,鼓勵民眾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香港下星期三(8月2日)起將實施「633」三隧收費方案,林局長認為可以紓緩三隧的擠塞情況,又提到政府一直多管齊下。但私家車的數量在過去五年再增長接近2萬架,相當於超過3.5%。市民在紅隧以至主要幹道是否就能擺脫塞車,社會自然不無疑問。正值特首率團訪問新加坡,他們應對交通擠塞的政策無疑亦值得我們的運輸署署長取經。

不過掌管運輸署三年的羅淑佩,將於下月15日便升任房屋局常任秘書長/房屋署署長,要面對同樣甚至更棘手的房屋問題。交通擠塞、私家車過多、泊車位不足等問題屆時將由新署長李頌恩接手,局長林世雄應該給予KPI,不能讓問題一屆拖一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