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外勞貴在公平公道
本港多個行業勞工短缺,政府考慮輸入外來勞工補缺職位。不少意見認為可以仿傚先前「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的做法,繞過既有「補充勞工計劃」下由勞工顧問委員會審批的機制,如民建聯便為此提出了「紓緩勞工短缺政策倡議書」。另一邊廂,日前卻有本地護老院舍被指對外來員工給予剋扣應得薪酬、延長工作時間等不當待遇,過程中有人涉嫌犯下串謀詐騙的罪行。
去年3月至5月間,港府為了應對疫情,曾經有時限地放寬通過「補充勞工計劃」輸入護理員的部分規定,到年底又宣布在此基礎上推出「院舍輸入護理員特別計劃」,預計今年6月正式推行。無論是在正規的「補充勞工計劃」抑或「特別計劃」下,輸入護理員的薪金都不能夠低同類本地員工每月的工資中位數。
輸入外勞是為填補空缺
不過,打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前,其實便不時傳出有計劃申請者來港前需要先向外判中介公司付「報名費」,甚至有時在繳款以後都長期無法順利成行。最近本地傳媒更加揭發他們當中有人到埗就職之後,竟然還被院舍用「陰陽合同」等方式扣減薪酬,讓原本計劃關於其工資下限參照統計中位數的規定變得形同虛設。
支持輸入外勞的前提是:僱主無法付出合理薪酬僱得本地勞工,故此不得不用相同工資水平,轉向外地市場尋找人力填補空缺,惟有如此本地與海外就業市場的勞工才都能夠同時獲得保障。如果資方單純是想減少支薪、剝削勞方,有關舉動肯定不應獲得社會支持,而藉着違法行為來達致這一效果更當予以嚴懲。
政府當局有責加強把關
當然,政府當局作為輸入外來員工計劃的把關人,始終有責任修補現時存在明顯漏洞的監察機制。譬如在今次院舍事件裏,涉事護理員據稱明面上仍然獲發給符合計劃規定的薪酬,但院方於支薪前後卻嘗試扣押員工的銀行卡、派員陪同提取現金及收取額外雜費等,甚至提早偽造證明文件要求員工簽署,可見單憑審查文件難以反映員工實況。
勞工署須積極安排突擊巡查、增設匿名舉報制度,好讓外來員工權益能夠得到適當保障。尤其對海外、本地員工的工資水平差額更應該是重點監察對象,當局可進行針對外勞員工的抽樣核查,判斷僱主是否真正為兩方提供同等的待遇。縱使勞工短缺導致輸入外勞在所難免,但它仍然不當透過引進廉價外勞、威脅市民就業機會,而確保外勞待遇正好有助於同時保障此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