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細節接連甩漏 治理解難需看全局
行政長官李家超星期四(1月19日)出席立法會答問會,他在開場白宣布對於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離令將於月底正式撤銷,又稱政府每天都在跟內地協商「通關」做法,而且已經在今次「通關」落實一些務實及創新的安排。不過,部分社區前一晚卻有市民為符合「通關」條件排隊輪候核酸檢測,因供求失衡而被迫排隊至深夜造成混亂,其中更包括攜同孩子的家長,他們明明預約了下午四、五時,但竟等到次日凌晨一點都未接受檢測。
李家超承認有關情況不理想,但他仍然強調各中心檢測物資供應充足,還指出事日子全港檢測能力僅使用了六成,故此他認為排隊原因只是出於資訊不流通。他表示日後會優化和加強發放本港及內地的核酸檢測等資訊以便分流,並且也會繼續和中央政府、內地部門三方面商討,爭取完全撤銷現行「通關」核酸檢測要求。
預案維度見微知著
檢測中心大排長龍,主要原因肯定是許多市民打算趕於年三十(1月21日)前回內地,而在現行「通關」仍須出示48小時核酸檢測證明的條件下,這種情況無疑是可以預見的。儘管官員在實行「通關」前多番表明當局演練充足、準備妥當,但似乎有關的描述僅適用各個出入境口岸,忽略了適量分配社區核酸檢測的份額。
就算市民接受當局難以評估過年「通關」刺激人士在各區的分佈情況,當局在這幾天理應也可以做好對個別檢測站人流激增的應對措施,譬如是實時監測各地排隊情況以提早對無預約人士「截龍」,甚至可以在此基礎上安排專車接送輪候市民到其他有空餘位置的檢測站。
隨着「通關」逐漸取得進展,水貨客、街道阻塞或疫情反彈一類問題會否重現也受到關注。在答問會上回應有關提問時,李家超稱「通關事務協調組」已有對應「預案」,然而,從從當初「通關」演練以至上屆政府的全民檢測等「預案」前例來看,官員口中「預案」究竟是否真正顧及全局,難免令人懷疑。
治理必須綜觀全局
另外,今次市民被迫徹夜排隊接受檢測站事件中一度引發鼓譟,除了由於原本預約時間安排形同虛設,還因預約系統於午夜過後便把之前一天的預約視作過期,無法再為「逾期」排隊人士進行登記、加上此前「通關」口岸沒考慮不少港人不常使用微信程式等現象,以至「安心出行」初期的漏洞與設計問題,似乎都顯示港府在使用科技應付新問題時往往出現差錯,讓原本應該便利做事的工具,反而變成拖後腿的負累。對於一個聲稱要重視創科的政府來說,可謂莫大諷刺。
作為一地的治理者,政府官員不能只看到社會在一時半刻間的片面需求。免檢疫「通關」最直接的挑戰固然是口岸處理人流能力,當局對此處理得也不錯,但核酸檢測需求是「通關」的強制「配套」,政府一早知道愈近過年的日子,需求愈大,但似乎並沒有同步作任何有針對性的部署。
社會治理不能單純「見步行步」,這是大家都明白的淺顯道理。核酸檢測站大排長龍的景象,也許過多兩天便會消退,甚至可以預見會在不遠將來隨着「通關」完全放棄核酸檢測的要求而消失,但捱更抵夜苦候公共服務的畫面,在香港其實並不偶然。公營醫療服務便不乏通宵排隊情況,還有政府正銳意推進的基層醫療健康,各區設施一樣有欠均勻。
民生無小事,李家超強調自己重視治理能力,便應在從這些社會細務上多多用心,查找當中暴露的真正問題並對症下藥,讓市民看到「高質量」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