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虛擬資產政策 數字金融急起直追
本周(10月31日至11月4日)財庫局與投資推廣處聯合舉辦的第七屆「金融科技周」,本屆的活動主題是如何支持新興科技Web3.0及元宇宙。財庫局在周一(31日)亦借機會發布了「有關於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表示近年虛擬資上對環球投資者深具吸引力,以及在金融創新獲得的認同與日供增,認同虛擬資產在市場上已變得不可或缺,政府與金融監管機會會為此締造便利的發展環境,促進香港的虛擬資產和金融科技發展。
近年,依靠區塊鏈技術而衍生出不少如加密貨幣或是「非同質化貨幣」(NFT)等虛擬資產受到市場的青睞。一些機構研究指出,至2028年虛擬資產管理將高達140億美元,平均年增長亦近17%。積極吸收這種新興的資產管理,並為之提供相應的新金融服務,的確能有效作為香港金融服務的的增長點,尤其是近年在中美角力及疫情影響下,香港在這方面受到不少的壓力。
新增長點尚在起步階段
不過「政策宣言」的實際政策不多,例如香港早已有「選擇參與」方式的虛擬資產交易所發牌制度,缺的是更全面而強制的監管。不過宣言仍只表示「近期致力為訂立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發牌制度展開工作」,「虛擬資產交易所將與現時傳統金融機構一樣,須遵守打擊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和保護投資者方面的規定」,而未有具體時間表。
此外,宣言提及了三個試驗計劃,包括為金融科技周首發NFT、政府綠色債券代幣化以數碼港元。前兩者試驗性質非常濃厚,像金融科技周的NFT只是對制度作小測試,而政府的綠色債券代幣化,根據文件也只是為「市場參與者日後發行同類債券提供指引」,反映了香港在推廣虛擬資產市場方面經濟尚淺。例如杜拜從2015年開始已經積極為新金融提供免稅等優惠,以吸引虛擬資產的交易市場,很多相關的區塊鏈技術公司已遷至該地發展。杜拜政府今年初亦推出了更完善和方便交易的虛擬資產監管規例。香港要吸引更多國際資本以此為虛擬資產的交易中心,還需要更多具體的政策出台。
數字金融不只虛擬貨幣
在發展新金融的同時,我們亦應該注重金融對市民的實際貢獻,盡可能做到普惠。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就提到,為落實「二十大」對金融業發展的要求,金融業須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綠色金融、科技金融、數字金融、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穩定的發展。虛擬資產、Web3.0等數字產品作為新金融的發展點,香港固然應抓緊其發展機會,但其投機性質很強,與普羅市民未必有關,作為數字金融的一種,發展方向要能夠幫助實體經濟。而且還有很多值得發展的數字金融技術,例如數字貨幣。「虛擬資產宣言」雖然提及會試驗「數碼港元」,不過只是將其視為銜接虛擬資產與法定貨幣的中介,相對較為短視。
數字(數碼)貨幣一個重要作用是作為可離線使用的電子結算法幣,成為普通人日常交易的媒介,取代傳統貨幣甚至部分電子支付,減低交易成本,做到普惠金融的特質。人民銀行行長易鋼周一在「金融科技周」就提及「數字人民幣」發展主要是為了滿足國內零售支付需要,提升普惠水平。此外,數字貨幣也可以收集交易數據,讓交易更加公開透明,數據可以幫助到外界實時快速到了解一些貨幣數據,既方便政府將來監管市場行為、打擊洗黑錢等犯罪行為,也幫助市場快速傳遞信息。
從這些可見,數字金融幫助實體經濟的方式可以很多。香港周三(2日)起亦將一連兩日舉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暨「與國際投資者對話」研討會,全球100多家主要金融機構派出接近200多名人員參加。政府亦應借着這個機會,與國際投資者積極交流香港應該如何發展新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