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80後女巴士車長 為何「千奇百趣」?

撰文:香港01
出版:更新:

最近網上廣傳城巴789線有一位長發披肩的80後女車長,有人更將她的照片上傳網絡,引爆全城熱話,一些人認為這個現象,或多或少反映香港社會的性別定型仍根深柢固。但同樣作為女性的林鄭月娥當選特首後,卻沒多少人有興趣討論「女特首」的意義,到底這顯示出甚麼社會現象?

城巴新聘請的女車長劉家穎。(資料圖片/黃雅盈攝)

延伸閱讀:80後城巴靚女車長剛出更 飲食業轉行揸巴士 蝦碌幸市民無鬧

在性別定型的議題上,有人覺得香港女性的角色,經常被固化的思維看待。例如80後巴士女車長之所以引起哄動,相信是因為在不少港人心目中,巴士車長應該是屬於男性──甚至是中年男性的工作,一般人很難想像一個「嬌的的」、「弱質纖纖」的年輕女生,會駕駛一架車體龐大的雙層巴士。正因為女車長較為罕見、80後的年輕女車長更加罕見,一些人才會仿如「發現新大陸」般,掀起熱話。

以此看來,香港在性別定型的問題上,仍然是很落後嗎?其實香港在這方面,已不算太落後,例如美國這個不少人認為「先進」的國度,在過去兩屆總統選舉中,都有不少人談論會不會出現首位「女總統」,以至一旦出現「女總統」在性別權利角度的意義。

女性參政成香港常態 女特首並不稀奇

但在剛結束的特首選舉期間,卻沒多少香港人從性別角度去研究首位「女特首」林鄭月娥,因為對香港人而言,女性參政本來已是平常不過的事,香港多個黨派,包括民主黨、公民黨、工黨、人民力量、民建聯、工聯會等,領導者都是女性;去年的立法會選舉,九龍西的五名當選人都是女性──其中一名是已經被「DQ」的游蕙禎;以至女性擔任高官,在香港早已是平常事,出現一位「女特首」,幾乎理所當然得如「太陽從東邊升起」,已經沒有甚麼好討論。

+2
巴士迷稱左側座位為「導航位」,可以觀看司機駕駛。

這裏反映了一個現象,就是打破性別定型,除了從制度上、法律上的配合,很多時更要令社會上的普遍觀念有所改變,但這個改變往往需要時間,以至客觀環境變遷的多方面配合,未必急得來。

就如巴士車長之所以令人覺得是「男人天下」,皆因早年駕駛巴士的工作環境相對惡劣,未有配備「風油軚」的巴士除了難以控制、欠缺空調設備的巴士駕駛室更是酷熱難耐、加上舊式引擎噪音嚴重,因此早年駕駛巴士的,絕大多數都是習慣了從事體力勞動工作的男性。但隨著巴士車輛的現代化,任何人不論性別,只要受過駕駛訓練,都可以得心應手地駕駛巴士。最終藉著科技創新、立法禁止歧視應徵者的性別、企業與市民對性別定型漸漸改觀,在多方面的進步之下,才為更多巴士女車長的出現,提供了客觀的條件。

另一個例子,是香港在上世紀50年代開始招聘女警,打破男性警務人員的「壟斷」,不過在好一段時間內,社會上仍覺得女性「當差」是一件奇特的事,甚至在90年代是否讓女警「陀槍」,和男警看齊,也掀起了社會的廣泛討論,甚至連電視台也煞有介事地拍了「陀槍師姐」的電視劇。

「陀槍師姐」成為日常 花了大半個世紀

女警在香港出現了近大半個世紀之後,時至今日,已沒多少人會對女性警務人員投以奇特的目光,更不會當女警執勤、「陀槍」是一件需要大驚小怪的事。因為女性警務人員,已經成為香港這個城市的日常,正如女性當官、參選、做特首,已經不值得驚訝。

六十年代,女警站在中環德輔道中的交通亭指揮交通。(網上圖片)

因此,80後女車長之所以成為一個話題,只是在逐步改變港人心底對性別定型的小漣漪,隨著將來巴士公司招聘更多女性車長、女性車長成為了普遍港人乘車外出的另一個日常,相信屆時將不會有人再以奇怪的目光、獵奇的心態,為了在某天看見一位女車長而奔走相告、大呼小叫。

只是,要到達這一天,香港可能仍要再花一些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