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挾持了的央行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日圓和英鎊匯價近日低迷,美元兌日圓本周一度升穿145關口,英鎊兌美元則跌至1.04水平,兩者自年初都已下跌了兩成。即使相對下跌幅度較少的人民幣,今年內亦下跌了近12%,更曾跌穿過1美元兌7.2大關。

美元獨強因為聯儲局激進加息,以及俄烏戰爭推升了全球風險指數,打擊歐洲貨幣。但其他貨幣的走弱程度,也與各國應對經濟問題的不同政策有關。政策失當不但足以弄垮本幣匯率,更有可能釀成經濟危機。

英、日央行為政府政策善後

以日本為例,自2010年代中期實行安倍經濟學以後,貨幣政策長期處於超寬鬆狀態。即使今年美國聯儲局等央行轉向貨幣緊縮,日本央行仍然繼續寬鬆,打擊日圓匯率。而日本之所以不跟大隊,很大原因是日本長期奉行現代貨幣理論,放縱預算赤字令國債水平升高,現在已接近GDP的200%。日本一旦加息將大幅提升利息支出,有可能令預算崩潰,引起國債拋售潮或貨幣再度貶值。雖然日本央行日前已出手干預匯市,嘗試阻止日圓下跌,但估計只能起短期作用。

英國的情況大同小異。英鎊在2016年脫歐公投以後已受到重創,未曾回到脫歐前的水平。上周卓慧思(Liz Truss)政府推出英國半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減稅方案,不單向富人傾斜,更加重政府的財政壓力。市場聞訊拋售英鎊及英國國債,英鎊兌美元匯率一度跌破1985年的歷史低位,連國際貨幣基金及美國商務部都直指這並非應對通脹的好方法。英國央行雖然買入國債,暫時止住了拋售潮,但卓慧思政府一意孤行地減稅,恐怕英鎊匯價也難以企穩。

卓慧思(Liz Truss)內閣推出了該國半世紀以來最大的減稅方案,內容不單向富人傾斜,更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財政壓力。(AP)

中國的經濟及貨幣政策相互配合

英日央行同樣疲於替政府不負責任的經濟政策善後,干涉匯率下跌的方法也許能起一時作用,但始終不可能獨力回天。相對而言,人民幣雖然同樣在貶值,但中國的貨幣政策與經濟政策有更好的配合。

中國在疫情初期不像美國般大量放水,人民幣去年有一定的升幅。今年面對經濟下行,中國沒有跟隨美國加息,反而降息降準,以保持利率處於合理水平。中央政府的經濟政策本身較周全遠慮,是人行能有效調控貨幣的原因,也因此人民幣匯率今年只下降12%,比起其他主要貨幣幅度不大,也比美匯指數的升幅小。

中國央行有足充的實力和工具應對匯率下行,而政府亦會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避免過度影響匯率。

近來人民幣跌勢加劇,央行亦出面維穩。人行周二(27日)強調要維持匯率穩定,並指出人民幣受到炒匯等操作影響,呼籲投資者不要單邊賭人民幣貶值,否則久賭必輸。周四(29日)官媒指人民幣未有持續而快速貶值,人行尚未出力干預市場。由此可見,人行政策還有空間接受人民幣貶值,但對於炒作匯率,亦有足充的實力和工具應對,例如提升貼現增加炒匯風險,以及指示國有銀行買入人民幣賣出美元。路透社周四引述消息報道,人民銀行已請國有銀行準備好買入人民幣以維護匯率。中國的美元儲備近3萬億,顯然足以應付炒家。

聯儲局加息以來,不少人形容美國在打逆向貨幣戰爭,將通脹壓力輸出外國。這種說法是按着國際經貿的層面來說。從國內經濟治理的角度看,央行更似是被政府挾持,要扭曲操作貨幣政策以為其善後。這種做法可取抑或會引起更大問題,英美日的例子相信已經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