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騙案|營救港人應「以結果為目標」
保安局在周四(18日)成立專責小組,協調入境處、警方等部門跟進香港人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工作。副局長卓孝業在周五(19日)表示收到23名港人求助,當中十人已回港,一人暫時不想返港,一人正在安排返港,其餘11人仍未確實掌握,惟能間或聯繫家人。為了全力營救這批港人,政府毋須限制只動用內部資源,反而應動聯絡境內外民間組織分享資訊,冀能加快搜索港人進度。
自從「賣豬仔」風波於上周末在台灣引爆後,不少港人已經擔憂有否港人同墮騙案,結果在周二(16日)、三(17日),本地傳媒大肆報道港人受騙個案。到了周四,政府成立專責小組以跟進求助個案,與家屬、外交部特派專員公署、中國駐當地使領館和國際刑警密切聯繫,協助求助人士安全回港。警務處則透過國際刑警聯絡海外執法機構,而有組織罪案及三合會調查科就統合和調查案件。保安局除了向緬甸發外遊警示外,亦在網上和派員到機場登機櫃位呼籲市民別信求職騙案。
宜早增宣傳 開放與民間合作
警方的代表承認在年初已經接獲個案,個案自6月、7月起增加「令人關注」,在上月亦兩次在社交媒體發布有港人被誘騙到柬埔寨做荷官,排除萬難回港的經歷。縱然相比起本年首四個月860宗、去年全年1,063宗網上求職騙案,這十多宗個案尚未顯著,但騙案涉及跨境且與人身安全攸關,如果警方能更早時候加強宣傳,或許可以提早令社會警惕,而非現在才設法營救。
如今當務之急是救人。早前有身在緬甸的港人因無法預訂檢疫酒店而被拒登機回港,後被回到詐騙集團手上,令人遺憾。港府應汲取教訓,萬事以港人安全回來為先。
營救工作殊不簡單,受騙港人的被禁錮地點不明,有可能在緬甸KK園區,也有可能在東南亞其他「三不管」地方。卓孝業呼籲被困者傳照片或填表格至入境處,但他們未能時刻緊貼政府訊息,而且「猛虎不及地頭蟲」,地方團體或會更掌握地理和人脈,有助尋找當事人藏身處和破案。例如創立於台灣的慈濟基金會,其柬埔寨的分部協助尋回兩名台灣人。香港也有慈濟分會,近年也多了港商在當地設廠,香港也有柬埔寨、泰國和緬甸華商商會,專責小組應主動聯絡探問,線索一個也不嫌少。
聯繫東南亞毋須停 經貿辦可助港人應急
跨境求職騙案令近來政府和政黨提倡的增強香港與東盟經貿聯繫蒙上陰影,歷史因素加上疫情打擊經濟,令部分東盟城市和地區淪為罪惡天堂,但東盟幅員廣闊,社情各有不同,正如香港廠家也懂選擇到民生治安較好的地方經商。
向南走的大勢毋須改變,但既然地域往來會更密切,港人需要各類求助的情況有機會上升,港府除了繼續完善入境處聯絡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功能外,亦應加強連結當地官商單位。香港現時在新加坡、曼谷和雅加達設經貿辦,但與駐內地城市的辦事處不同,駐境外經貿辦沒有應急角色。就此,政府宜加重三個辦事處其中一個的角色,由派駐的官員主動協助港人應急,尤其與中國使領館聯繫。凡此種種,定必有助香港與周邊國家地區民心相通,排難解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