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漫灌不能解決經濟問題
內地房地產近來頻頻有業主斷供「爛尾樓」,市場擔憂問題將波及金融體系,引起系統性風險,不少人期待中央政府推出相應措施對應危機。近日,財經資訊網站REDD引述消息指出,中央政府計劃設立一個最高金額達2,000至3,000億人民幣的房地產基金,為選定房地產開發商提供資金支持,防止爛尾樓問題繼續擴大。
該消息指,國務院上周批准了建立房地產基金的計劃,分別從國有銀行之一的建設銀行獲得500億資金,以及從人行獲得300億再貸款作為啟動資金。然而,對比起坊間一些學者建議成立萬億級基金救市,傳聞措施的金額明顯要少得多。有分析認為,措施不足以解決房地產問題,政府應加大投入應對危機。
解決「爛尾樓」問題不等於救市
現時房地產的當務之急是要避免「爛尾樓」斷供潮繼續擴大。內地賣樓花的制度是即使項目尚未落成,業主也要繼續供款。由於現時很多發展商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甚至倒閉,有建築地盤未能繼續開工,落成遙遙無期。業主認為這情況下繼續供款只是「買個吉」所以拒絕供款。問題的本質並非業主供不起,而是地盤無法開工,因此要解決斷供潮的關鍵並非要由政府以基金全數買下所有爛尾樓,而是政府要幫助這些停工的「爛尾樓」完工。只要工程回歸常態,那些拒絕供款的業主就會回恢復供款。
從這方面看,計算爛尾樓的市值沒有太大意思。關鍵的數字是要估算到底發展商要完成這些樓盤施工,又或是重新找尋發展商接替倒閉了的發展商完成工程,到底還欠多大的資金缺口。其實,一些陷資金鏈斷裂問題的發展商如果緩解了問題,道理上亦不會放任樓盤繼續「爛尾」。這筆錢到底要多少,相信現階段沒人能精準計算。但坊間部分人簡單地推論出「爛尾樓」的市價,並以此數據去演算政府需要投入多少資金於解決問題顯然非常不科學。一些人錯誤將解決爛尾樓問題等同於整個房地產問題,也誇大了解決問題需要的資金。
不大水漫灌
說到底,中央政府能掌握的數據比坊間任何人都要全面,在制定政策時在量的拿捏應該比坊間的推論更具理性。而且退一步說,即使相關的措施未足以解決「爛尾樓」所製造的系統性風險,中央仍然有空間可以推出更多刺激政策。
畢竟主權國家其實不存在「沒有錢」的問題,一些人認為中國沒有錢解決問題是膚淺的理解。2008年的金融海嘯時中國就推出了四萬億救市措施,十多年前尚能拿出這筆錢,今日又怎可能拿不出?更何況,中國公債水平遠低於美國和日本,既然美國和日本的債務都還有操作空間,中國不可能付不出救市的錢。
只是中央政府自從金融海嘯後對於救市便十分謹慎,時常強調不要「大水漫灌」。要用海量資金救市是相對簡單的事,但其後果往往非常嚴重。與其像美國聯儲局那般不顧後果先大水漫灌,再引發起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脹問題,為何不在一開始時,便有節制地維護市場,避免過度刺激帶來的後遺症?為了解決一個問題而製造更多更大的問題,並非治理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