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鄧家彪|香港資本愈益集中 疫後貧富加劇懸殊
國際樂施會於9月22日發表的報告顯示,自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共有573人加入億萬富豪俱樂部,相當於在疫情期間每30個小時便造就一名新的億萬富翁,反映疫情無阻資本愈益集中,貧富懸殊在加劇,而香港有過之而無不及,近日,稅務局公佈利得稅創新高,但有入息稍高足以進入交稅門檻的打工仔卻減少4%!
來稿作者:鄧家彪
疫情期間香港富豪人數增加
一所專門提供財富管理策略的數據分析公司WealthX按年追踪世界各地富豪數目的改變趨勢。疫情期間,香港擁有最多億萬富豪排名由2019年的第7位上升至2020年[1]的6位,而富豪數目則由96人增至111人,增加15.6%。顯然,疫情驅使各國推出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向市場注人資金,使股市及房地產價格飈升,在資產價格上升的帶動下,富豪的個人財富亦隨之爆漲;與此同時,因疫情而減少收入,加上糧食價格上漲,使中下階層活得更困苦。
[1]:2020年的數據屬年終數據,於2021年發表;而疫情由2020年初爆發。
「保就業計劃」帶來企業間的馬太效應
疫情間,香港政府推出「保就業計劃」,不少因應疫情而有盈利或營業額有所增長的大企業獲得工資補貼,使不少香港市民對政府作出質疑,認為政府施政並非以民為本[2],使企業間亦出現「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局面。雖然在第二期保就業計劃,政府從善如流,盡力做到向中小微企傾斜。但中小企微在疫情間大量流失亦是不爭的事實,中小微企所僱用的就業人口數目,由2019年6月的129.35萬人下降至2021年6月的120.63萬人,下跌了差不多9萬人,反映中小微企的經營活力進一步削弱,對維持香港市場結構的散發帶來隱憂,使資本進一步集中。
[2]:《文匯報》(2021.3.25)〈質疑抗疫補貼益大企 議員促兩超市「回水」〉。
《競爭條例》被剝牙
無力修正香港的資本集中
根據經濟學人的論述,若要減低一個經濟體系的資本集中度,當中不可或缺的是加強反壟斷的法規;並刺激更多新興產業的發展,造就新的財富來源。這是要靠政府對傳統利益集團狠下功夫,主動積極壓抑壟斷和鼓勵競爭和創新。香港的《競爭條例》於2012年獲得通過和實施,但卻並未有效為香港帶來更具公平競爭性的營商環境。回顧特區政府於2006年就制訂《跨行業競爭法》諮詢公眾,期後向立法會提交《競爭條例草案》,但草案經修訂後於即使在立法會獲得通過,但已大幅度削弱了該法去集中化和減少市場障礙的能力,包括刪去規管合併活動及其他重要政策工作,使競爭法面對大企業形同無牙老虎,變相無力減低資本的過度集中。
香港於2014曾被《經濟學人》評為全球裙帶資本主義最嚴重的地方,財富集中度更接近80%,根據當年的統計顯示,香港富豪的財富集中度佔香港的GDP比例接近80%[3]。《競爭條例》在2012年引入以來,香港的裙帶資本主義情況未見得到改善,到了2019年,香港的資本集中度已上升至89%,而疫情不但沒有使富豪們的財富萎縮,還出現了財富轉移效應,在環球量寬的情況下,使2021年出現令人更憂慮的情況。2021年香港富豪的財富共計為34,959億港元[4],財富集中度,參考《經濟學人》的計算方法,高出當年香港GDP的總值[5]達差不多2成,即約121.2%。
[3]:The Economist (15.03.2014). Our Crony-capitalism index Planet Plutocrat. The countries where politically connected businessmen are most likely to prosper.
[4]:以2021年最後股市交易日作為資產價格的估算。
[5]:2021 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
同年與香港經濟體量差不多的新加坡,其富豪資產總值約為新加坡生產總值的42%,財富集中度不到全年經濟產值的一半水平。香港資本的高度集中於約最富有的數十名豪的手中,對一般資本在香港市場的訂價與回報別具影響力,從而使香港的資本回報遠高於勞力的回報增長;香港正是驗証了《21世紀資本論》著者托瑪皮凱提所提「R>G」(資本回報高於經濟增長)。
此外,香港富豪財富來自「尋租行業」由2014年的接近六成水平[6],增加至2021年的接近8成。來自「尋租行業」的富豪個人財產所佔其經濟體的GDP比例越高,經濟體則越容易遭受裙帶資本主義的侵蝕,《經濟學人》曾作進一步解說,表明當個經濟體的裙帶資本主義嚴重,其發展的民主體制會變成空殼,而具競爭活力的新公司會被與政府關係良好的公司和資本雄厚的企業透過併購手段扼殺在搖籃中。這分析所言非虛。
[6]:數據來自2014年《經濟學人》的報告。
「尋租嚴重」 不利創科 毀向上流動階梯
近年,創新科技發展為社會帶來新經濟企業,使「白手興家」不再是夢,更打開了社會向上流動的階梯。2001年,福布斯富豪榜內只有不足一半人是僅靠自己創富,但到2022年,共有1975名富豪(佔全榜超過71%)是以白手興家的方式擠身富豪名單。然而,香港的情況卻是另一回事,多數的新晉億萬富豪都是出身傳統發展商的名門之後,在全球追逐科技發展的同時,本地的青年菁英卻彷彿被過度集中的資本拉進傳統財團之內。加上本港樓價高昂,居住環境狹窄,市場的競爭環境每況愈下,在上流階梯欠奉的情況下,香港連外地的科技菁英都無法吸引。
破解資本趨集中的第一步:重新檢討《競爭條例》
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對第一次分配的公平性有重大影響,對緩解貧富差距至關重要。政府作為締造及維護市場競爭環境的第一責任人,應該目標為本,檢討現行競爭法是否對資本越趨集中坐視不理呢?任由坐擁千億資本的資本家壟斷是否法例的初衷呢?更關鍵的問題是,一個資本集中的社會對階級流動和解決貧窮是有利還是不利?相信答案無須爭辯。
作者解說:本文透過參照《經濟學人》的計算方法來換算出香港近年的「資本集中度」,就是把當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來自香港富豪[7]資產值相加,再與該年的經濟體量作出比較,看看這些富豪的資產總和相等如該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百分比。此外,被界定為「尋租行業」的行業有博彩、國防、接受存款的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基礎設施和管道、「石油、天然氣、化學品和其他能源」、「港口與機場運營」、「房地產和建築」和「公用事業和電信服務」等。福布斯富豪榜單上亦有註明這些富豪財富的主要來源或積累途徑,而香港富豪的財富來源有接近8成(78.8%)來自房地產,有約5%來自能源、電訊和博彩等行業,這些都是較傳統的「尋租行業」(Rent Seeking Industries)。
[7]:擁有10億美元資產值以上的富豪才會上榜。
作者鄧家彪是立法會議員,註冊社工,工聯會及民建聯成員。文章的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任職機構及香港01無關。
「01觀點」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至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