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滿之夏」——民生問題成歐洲最大危機
歐洲多國通脹水平居高不下,多國民眾因為不滿能源、糧食等基礎商品價格快速上升、蠶食他們的收入,紛紛開始向政府施壓。其中,包括英國、法國在內等多國工會紛紛組織工業行動,要求加薪追上通脹,形成了所謂的「不滿之夏」(summer of discontent)。
以現時的環境而言,單方面要求加薪也許會刺激通脹進一步升高,成為通脹惡性循環。不過,民眾對於通脹的感受卻是真切的,並且正漸漸轉化成為政治危機。不管是任何政治制度,其目標歸根究柢都是改善人民生活質素。歐洲的通脹危機再次證明,執政者不能僅空談政治意識形態,忽視民生政策。
多國罷工要求加薪
今月以來,全歐發生多個工業行動,遍及多個國家及行業。全歐的航空業因待遇問題而陸續出現大罷工。英國鐵路工會本周則發動了近30年來最大規模的鐵路大罷工,並可能連鎖式地觸發其他行業參加。比利時亦有多個工會罷工,周一(20日)有多達7萬人在首都布魯塞爾遊行。另一邊廂,法國總工會亦呼籲石油工會罷工。這些罷工幾乎都有着相同的目的,就是要求政府或企業增加薪金以應付高企的通脹。
通脹走高其實並非最近的事,去年第三季至第四季歐、美地區的通脹已經開始因為貨幣超發而快速增加。但畢竟當時各國未進入緊縮貨幣政策,加上通脹分布於不同的消費品,對民生影響相對不太明顯。然而,今年春季以來,各國加快了貨幣緊縮,經濟下行減慢了工資增長;而同時俄烏戰爭又觸發能源、糧食等民眾有剛性需求的物品集中通脹。這兩個因素疊加放大了通脹對民生的影響,終於在夏季引發不滿。
從經濟學上講,在俄烏戰爭持續的情況下,普遍性的加薪並不能增加供應,卻只會提高購買力,會進一步刺激進脹,有可能形成高通脹與快速加薪的惡性循環。但「夏季不滿」反映民眾受害的民生問題也是真實的,政府如果不能對應,將成為政治問題。
歐洲民眾不甘犧牲
歐洲當下的問題,無疑是執政者的錯誤。歐洲政府不但忽視了貨幣過度寬鬆的後果,更在俄烏戰爭上採取了不負責任的立場和方向。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雖然不正義,但歐洲政客卻犯了多個錯誤。從2014年開始,歐洲本就不應支持北約東擴激起烏克蘭問題。而從現在看,歐洲堅持經濟制裁俄羅斯顯然也是失敗的。
歐洲政客將精力與政策傾注於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但卻忽視了民眾的民生問題。他們要求民眾為了他們意識形態中主觀的「正義」而埋單,正是引致現在通脹及民怨的根本原因。歐洲智庫「歐洲外交關係協會」(ECFR)最近公布了一份在4月底到5月中所做的民調反映,35%的歐洲人支持盡快達至和平,只有22%支持要幫助烏克蘭取回所有土地,另有近20%猶豫不決。民眾並非一面倒甘願成為「被犧牲」的對象。
本周一法國國會選舉第二輪投票結果也顯示,總統馬克龍所領導的執政陣營失去議會的絕對多數,而極左和極右陣營皆有進帳,分別成為第二及第三勢力。這顯示民眾正將對通脹等生活因素的不滿投射到政治上。如果各國政府持續無法解決問題,未來的選舉中很可能會出現激進主張,打擊歐洲的政治穩定。
香港當引以為戒
俄烏戰爭並未對香港民生帶來太大影響,而香港通脹的程度尚且可控。不過,歐洲「不滿之夏」仍然值得香港引以為戒。其實不管是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也好,最終要解決的問題都在於民眾的民生問題。因此,不管有何政治取向也好,都應該本着以民為本的精神。
而執政者要明白,如果民生問題無法處理好,終究會積累成為政治問題。新一屆政府即將履新,不應忘記了香港尚有很多不同的民生問題急待處理,執政者必須正視並對症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