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與一百日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英國在星期四(6月2日)起一連四天慶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登基七十周年。這位英國史上在位最久的君主在1952年登基之時還是花樣年華,今天已是華髮嶙峋。七十年不是一晃過去,英國以至世界都幾歷變遷。

七十年前,英女王是全球多個地方的國家元首,包括新加坡在內的馬來西亞、塞浦路斯、馬耳他、牙買加、羅德西亞……大英帝國仍然有着它日不落的氣魄。蘇伊士運河危機標誌着帝國的沒落,一波又一波去殖民地化和獨立浪潮,抹去了帝國大片領土。如今英女王雖然仍然是澳洲、加拿大、新西蘭等地方的象徵元首,但共和主義運動的呼聲未曾止息,澳洲新任總理阿爾巴尼斯更增設了共和國事務助理部長,似有推動不再以英女王為澳洲元首之勢。

帝國不再 冷戰還魂

有改變,也有不變。1952年伊安法蘭明首畫《智破皇家賭場》,到今天占士邦仍然是英國的文化象徵。大笨鐘仍然在屹立在泰晤士河伴,完成了維修後今年還以新面目示人。由英女皇登基那時的邱吉爾到今天相位動搖的約翰遜,英國歷任十四位首相,仍然是由保守黨和工黨輪流執政。邱吉爾曾經主張歐洲合眾國,到英國1973年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及至後脫歐時代的今天,英國仍然在找尋與歐洲大陸的最合適距離。

七十年前西方與共產陣營深陷冷戰,中美在朝鮮半島爆發開戰,七十年後的今天中美全面鬥爭,歐美軍事支援烏克蘭,在這片東歐土地上力抗俄羅斯的入侵。

自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計起,至今星期五(6月3日)已達百日。戰事仍然膠着,俄羅斯沒有獲勝,烏克蘭也沒有投降。烏克蘭東部和南部一帶在俄軍的控制或者攻勢之下,首都基輔卻仍然沒有陷落。美國和歐洲盟友持續地向烏克蘭輸送軍事裝備,拜登近日加碼提供中程火箭系統,但經濟制裁的圍堵策略仍然沒有令俄羅斯經濟崩潰,中國亦仍然呼籲不要以制裁或施壓,而是正視俄羅斯的安全訴求來化解干戈。

戰事膠着 歐洲變天

戰爭百日好像依舊,但與此同時卻改變了歐洲面貌。德國告別戰後和平主義,大幅增加軍費開支,被稱為其歷史之轉向。瑞典和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組織,結束長年的軍事中立政策。丹麥通過公投,決定重新參與歐盟的共同安全與防務政策。向來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歐盟,27個成員國通過禁運超過三分之二俄羅斯石油進口,並投資3000億歐元加快轉型再生能源。

戰事百日未完,或許超出了一些人的預期。十四年前俄羅斯助拳南奧塞梯,僅花五天便打敗了格魯吉亞。1967年以色列僅花六天,擊潰埃及、約旦和敘利亞聯軍。戰爭可以閃電,但也可以漫長。七十年前英女皇登基之時,韓戰已經打了兩年,三年後爆發的越戰更是曠日持久,持續長達廿年才結束。歐美政府愈來愈多人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將要再耗上一段時間。

七十年不短,一百日不長,同樣足以讓事情變化萬千。七十年前的香港,還是尚未發展起來的小殖民地,到了回歸之時的香港,卻已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城市。走過二十五年的年月,香港愈來愈在爭拗和衝突中迷失方向,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但百日既然可以改變世界,百日就自然也足以讓這個城市改變。問題就在於我們有沒有改變的意識,以及知道應該改變的方向。時間不會等人,我們只能迎接變化,適應變化,最終做到擁抱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