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住基本供應 適時調控市場

撰文:倪文迪
出版:更新:

本港新冠疫情持續擴散,每日錄得個案超過30,000宗。由於染疫人員遍及各行各業,各家餐館、街市、屠房、超級市場、大型連鎖店以至港鐵等,相繼宣佈關閉停業或是縮減營業時間,加上官員提出全民強制檢測可能配合「禁足」措施執行,坊間又有各種虛假訊息流傳,導致不少市民開始搶購囤貨,各區市面均有店鋪出現食品貨架清空情況。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於本星期一(2月28日)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本港糧食供應正常,貨物空運持續運作,水路運輸經已開通,鐵路貨運亦將落實,呼籲社會毋須擔心。同日晚上,政府又再發稿強調食物供應穩定,勸諭市民不需囤積糧食。但是面對搶囤物資風氣益增,當局除了籌備全民強檢、確保輸入供應以外,還得照顧現下大眾生活所需。

面對食肆、商戶陸續關門,當局要考慮「特事特辦」,例如參照社會福利署的短期食物援助服務模式,向一些物資供應緊張的地區提供類似服務。箇中調配人手亦不應只局限於非政府機構,而可以臨時徵調其他部門公務員處理。與此同時,對於那些純粹因為營商成本考慮而關閉的連鎖店鋪,當局可以居中溝通、協調,避免受影響分店過度集中於特定地區。

禾輋一家超級市場內,多個貨架搶購一空。(羅君豪攝)

強檢須備補給物資預案

日前教育局容許學校彈性處理不遲於3月17日放假後,就有消息傳出全民強檢據稱預計最快要於該日才能舉行。不過在那之前,隨着更多店鋪與交通工具暫停或縮減營業,市民真正購得糧食或其他物資的難度恐怕亦會愈來愈高。如果個別商家乘機炒賣謀利,港府又遲遲不澄清「禁足」究竟實施與否以及在此期間能否購買糧食,更是進一步令問題激化。

假如配合「禁足」的全民強檢真要等到今個月中才推行,屆時兩星期的疫情可能已經令得各區食肆、店鋪大量關閉。就算當局容許市民出外添置生活物資,也不代表他們能夠順利補給,遑論阻止個別商家乘機抬價之舉。因此政府籌備全民強檢,必須同時部署由官方統一採購及派送物資的預案,才能保證受強檢影響的市民不會陷入無糧困境。

其實十年前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曾促成本港「盲搶鹽」,過往兩年疫情也曾刺激市民搶購口罩、廁紙,甚至去年大陸與台灣等鄰近地區亦有發生相近糧食恐慌。無奈在一連串的前車之鑑下,特區政府似乎依然無動於衷,並未採取任何實際措施預防同類事件發生,總是單憑幾句呼籲敷衍了事,以為問題完全放任自由市場處理即可自動解決,此種態度實在極不可取。

大圍一間麵包店的貨架亦甚為缺貨。(呂凝敏攝)

情況失控可用儲備條例

市面搶囤、抬價情況短期之內若不受控,當局必須考慮更積極的措施干預市場。舉例來說,現行《儲備商品條例》容許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訂立規例來禁止、規管或管制任何儲備商品的流動、分配或貯存,以及為其設置最高價格。前年便有意見認為可以用它來控制口罩供應及價格,而對市民生活更為重要的糧食與其他物資,顯然更有理由列入其中。

國家主席習近平不久前指示港府負起「主體責任」穩控疫情,目標旨在「確保香港社會大局穩定」,而他前年考察湖北武漢,就說過當地除了診療、檢測、隔離等工作以外,「糧油菜、肉蛋奶等生活物資供應比較充足,公共服務基本滿足群眾需求,確定了社會大局穩定。」管治班子必須認清抗疫終究是為保障市民生活,絕不能本末倒置犧牲了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