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論壇.潘焯鴻|漢人煮簀見荒謬 制度規則復常態
港大微生物學專家袁國勇先生接受機電工程署邀請,帶隊於2022年1月4日到訪九龍塘又一城望月樓查察,總結望月樓衞生水平合符規格,指出餐廳內14部空氣清新機有效令空氣流通,進一步評估指出帶Omicron變異病毒的國泰機組人員逗留良久,因為沒有戴上口罩,病毒透過空氣流動穿越屏風上的格柵感染了坐在角落的食客。他經過煙霧測試作出結論,病毒被流動空氣帶到這些空氣流動相對薄弱的角落,因而感染其他食客。
來稿作者:潘焯鴻
言不由衷其實在製造陷阱
說說成語「漢人煮簀」 ,古有漢人(今日中原陝西區域)曾經接受吳人(今日江南江蘇區域)款待,宴上漢人愛上未遇過的竹筍菜餚,從吳人口中得知這是以竹入膳,回家後嘗試將床上的竹蓆煮饡,因為未竟成功而認為吳人言不由衷。一般認為這成語諷刺言不由衷的人,筆者進一步認為這其實亦諷刺無知和傲慢。如果將望月樓感染群組比喻為竹筍菜餚,漢人吳人其實就反映着不同專業的袁先生和機電工程署,他們專業之間本來有着自身的學問和智慧。機電工程署明知食肆處所內的空氣質素既要講求流動、亦更加講求輸入新鮮空氣(行業俗稱的「鮮風」),不然只是將污濁空氣不斷在室內循環,如果當中帶有病毒,處所內的風險不言而喻。 奇怪袁先生在短短個多小時的考察後,由漢人搖身一變成為吳人,由一個人微生物學專家變成對空氣流體力學瞭如指掌的神探,如果他作出錯誤的判斷並因此為將來防疫工作設計制度,結果就是為將來的防疫工作投入錯誤的成份,這其實是一種從智商演變出的陷阱。
英國作家David Robson在《為什麼聰明人會做蠢事?》一書中這樣描述高智商陷阱 :「聰明人不會公正應用優異的智力,反而會投機地運用智力,藉此促進自身的利益,保護對自己而言最重要的信念。」如果擁有公共權力的官員和專家出現言不由衷,香港的抗疫工作將會逃避不了墮落陷阱的挫敗。
眾所周知,望月樓感染食客相遇發生在12月27日中午,事發後8日才造訪查察究竟所為何事?機電工程署保證袁先生看到的光影和設施與8日前一模一樣?除非袁先生有特異功能,否則他眼目體感是無法為衛生條件、甚至空氣質素作出專業公正的判斷。
根本問題可能是
從沒有做到六倍換氣
事實上,早在今年3月尾,政府根據香港法例599F章《預防及控制疾病(規定及指示)(業務及處所)規例》刊登憲報,要求提供堂食的食肆於4月底前遵從規定,把座位間的鮮風輸送量提升至每小時換氣至少六次。從技術層面,這決定對於位處商場內部和街道旁的食肆實行上截然不同,商場食肆其實更受制於商場本身的鮮風系統供應量,要從本來符合香港法例132章《公共衛生及市政條例》第八部份大約四倍的換風量提升至六倍,商場本身已經可能無法供應額外50%的充足鮮風,勉強在食肆室內增加空氣流動的機器,極其量只是將污濁空氣不斷循環,就算加上消毒裝置亦難以確保室內空氣質素。袁先生用白煙測試,目測看到的其實只是空氣在流動,根本看不到這是鮮風、還是帶有病毒的死氣。
從公共行政管理角度,政府政策局立法規管,刊憲頒布,無論時間表和技術要求都是清晰的程序公義,負責的發展局及其轄下的機電工程署,因而制訂的執行程序其實就是制度,定立的技術標準和細節就是規則。負責執行的工程承辦商有簽署責任保證座位間的鮮風每小時換氣至少6次,這是非常科學的制度和規則問題,找個合資格化驗所就應該真相大白,亦存在檢視制度和規則的一個契機。市民給予機電工程署已經8日時間,絕對不是期待袁先生扮演神探金田一,更不是用高智商陷阱去愚昧香港人,我們要知的是科學數據和真相。
從制度和規則推進的社會運作方式
能夠自我完善
宏觀香港抗疫工作,我們需要從行政管理角度重新出發,林鄭月娥應該責成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查找政府在履行599F章法例有關六倍換氣的要求是否恰如其分做到萬無一失?是否有人偽造文件或機電工程署是否玩忽職守是其次,我們政府在跌跌碰碰的歷程上應該學懂從制度和規則上自我完善。
香港抗疫工作總是甩甩漏漏,極需要回歸一個從制度和規則推動的公義社會,這理論上是最公正有效的社會運作方式,亦是防止香港無窮無盡地沉淪的唯一出路。僅此,奉勸袁先生回歸他最熟悉的微生物學集中貢獻,公共行政和其他專業就讓應有的制度和規則恢復社會的運作常態吧。
作者是「香港方略」首席研究員、「中科監察」主席、英國Chatham House會員、國際戰略研究所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