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族裔仍處防疫政策邊緣

撰文:湯文詩
出版:更新:

政府周一(6日)公布「安心出行」最新安排,市民由周四(9日)起到任何食肆堂食,必須使用「安心出行」,而65歲以上長者、15歲或以下人士、殘疾人士及其他獲政府或政府授權機構認可人士,如沒有智能手機的無家者,則獲豁免安排,進入處所前可以填寫指定表格代替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

在新規定之下,A類食肆運作模式將取消,此後須按B類、C類或D類規定營業,包括要求員工接受定期檢測或接種疫苗,同時B類食肆可提供堂食服務延長一小時,即晚上11時止。收緊防疫工作規範以給予飲食業更大營業彈性固然是一個可以同時兼顧到大眾安全與業界利益的做法,然而「安心出行」各種現存問題仍然需要加緊處理,方可將其效益最大化。

政府要帶頭克服困難

早前政府處所需要強制使用「安心出行」後,不同執行問題一次過浮現,突顯局方事前計劃未夠完整,尤幸應對措施推出及時才讓亂象稍見舒緩,可是直到現時仍有一些困難尚待克服,政府有必要進一步完善整個程式操作,以便社會中每個持分者都可以受到保障。

當局現時打算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協助大眾習慣使用「安心出行」,例如將會向無家者等人士發出證明文件,以及向曾申請安心出行二維碼的餐飲處所發電郵,有需要食肆亦可申領安心出行二維碼膠套等,不過對於社會上少數族裔難以掌握「安心出行」問題就還未得到充分處理。

街市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歐家樂攝)

少數族裔容易被忽視

根據2016年中期人口統計結果,香港約有584,383人報稱為非華裔人士,約佔人口8%,同時由2016年人口普查資料可見,撇除外籍家庭傭工後,能閱讀英文的非華裔人口有86.1%,而中文則只有16.9%,當「安心出行」程式本身及政府抗疫專題網站中絕大部分消息及短片形式宣傳資料都只提供了中文版本,難免會提高他們獲得資訊的難度,而且程式推出逾年,仍然未有中、英以外語言版本推出,無疑對非華語人士造成不便。

除了消除語言障礙之外,更應多下苦功及投放資源去應對更根本的問題——少數族裔人士對於使用公共服務的意識偏低,即使意識到問題亦未必能清楚可以從哪裡得到協助。2018年3月,扶貧委員會轄下特別需要社群專責小組委託進行政策二十一和香港大學研究團隊進行「少數族裔對公共服務的認知和滿意程度研究」,指出有學童的南亞裔住戶當中約85%12歲或以上人士表示未曾使用公共服務或在使用公共服務時未曾面臨困難,亦有不少回應者指不知道少數族裔人士中心提供的服務。

雖然自2020年3月起社會福利署委託了三間非政府機構設立三支少數族裔外展隊,但每支隊伍估計人手編制為11人,三支外展隊在2020-2021年度共接觸2,645名少數族裔人士,平均每隊每月接觸73人,而全港少數族裔住戶超過12萬,以外展隊人力其實難以處理大量目標人口問題。

有見及此,政府除了有需要着力更新「安心出行」語言版本以協助少數族裔人士投入防疫工作,填補好防疫工作漏洞,更有需要投入更多人手去教導他們如何善用公營服務及尋求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