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鐵甩車門勿甩責任 意外證替代交通之需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港鐵近年發生的意外,大大小小不計其數,但行駛途中飛甩車門則是罕有。管理層說事故肇因是燈箱組件移位,但這亦不能把責任只推卸在承辦商,港鐵始終有最終監督責任。意外導致港島北交通癱瘓三小時,亦證明單一鐵路綫運載市民的風險,政府須繼續改善該處的集體運輸系統。

港鐵指銅鑼灣站西行的月台隧道有廣告燈箱組件移位,在周四(2日)傍晚六時多,一列列車行駛途中,頭卡車門與組件碰撞,導致車門飛脫。港鐵排除與列車有關,並指廣告燈箱由承辦商處理,而涉事燈箱對上一次更換廣告是上周四(25日)。港鐵會從燈箱設計、運作和更換廣告過程,以及本身狀態三個方向調查。

港鐵開記者會交代「甩門」事件。(陳傲淇攝)

燈廂安全也是港鐵責任

廣告承辦商的責任難逃,但港鐵也不能置身事外。一來,燈箱位處隧道,港鐵理應確保燈箱穩妥,以免妨礙列車行駛。二來,即使港鐵外判了廣告處理的工序,也不能刪減監督。港鐵平時有否定期派員專責巡查或抽查燈箱?即使沒有,機構曾提及軌道巡視員會每周兩次目視檢查路軌,那期間會否檢查燈箱?凡此種種,港鐵務必向政府和公眾詳加匯報,並提出方案防止事故重演。近年港鐵事故層出不窮,小則車廂冒煙、訊號故障,大則出軌、工程延誤,管理層事後均表示會嚴肅跟進,但結果竟然是更多意想不到的事故,怎教市民對鐵路服務有信心?

意外正值下班繁忙時間,人流擁擠,一般情況下,不少乘客倚門而站,最後沒有乘客墮軌實屬萬幸。傷亡避得過,但交通癱瘓注定難避。鰂魚涌至灣仔來往服務暫停近三小時,巴士、電車和小巴加上港鐵接駁巴士也未能應付突如其來的客量。

鐵路事故突顯路面運輸之必要

無可否認,鐵路能夠同一時間接載大量乘客,尤其適合香港這類人口密集的都市,但現時的鐵路線已告飽和,難以應付額外需求。交通運輸應該有多手準備,針對港島北的狀況,政府可以考慮新建替代鐵路線,接駁會展和北角,究竟是以往提及的北港島綫,還是近日提及的北環綫南延則可再議。

短期來說,政府要加重巴士、小巴和電車這類路面集體運輸的功能。官員必須明白,路面集體交通工具不是「呼之則來揮之則去」,它們要在突發事故出動疏導,平時亦要維持一定服務,以養活車隊和司機。因此,運輸部門不可盲目落實鐵路為骨幹政策,扼殺其他運輸工具的生存空間,反而要促進它們發展。單是政府打擊違泊、減少私家車用量,足令它們履行任務,準時暢順載客來往目的地,從而吸引市民乘搭。要化鐵路意外為好事,還望港鐵和政府吸收教訓,進而改善運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