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需要重組交通規劃的是香港政府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更新:

新巴和城巴的營辦商近日表示計劃重組港島區巴士路線,並不排除再申請加價。對小市民而言,這無疑是壞消息,令生活成本百上加斤。但隨着更多鐵路線進佔本來沒有鐵路服務的區域,巴士、小巴的服務和收入勢必受限。交通成本看似成為兩難困局,但其實並非不難解決,問題在於政府是否有決心。

雖然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港鐵是公共交通企業,但其實它一個很重要的身份是地產發展商。就以港鐵黃竹坑站第一期住宅項目晉環為例,首批一房單位最低售價1,146萬元,連同其他單位共160伙,折實平均每方呎價逾2.9萬元。令人譁然的背後,代表港鐵作為發展商其實利潤豐厚。問題是它有沒有善加分配利潤,以提升鐵路營運質素和降低交通開支?

物業利潤可否減票價?

從港鐵的角度看,港鐵物業是盈利的重要來源。當然,混合鐵路和物業發展,是政府和港鐵為發展新項目提供財務支持的模式。就南港島綫而言,港鐵需要資金支付169億元建造費,以及該綫營運期內和其他鐵路運輸的營運成本,但利潤如何才算用得其所?是將物業收入悉數回饋在交通範疇,還是一心籌謀其他更具盈利能力的地產業務,甚至流入管理層口袋?

外界相信,單從黃竹坑站首五期物業項目來說,港鐵從發展商收到的投標金額足以彌補之前向政府補地價支出,亦已涵蓋鐵路綫建造費。此外,港鐵近年單計全部物業發展業務的利潤,不時高於車費優惠總額,表示企業仍有餘力調低港鐵票價。

晉環今日首日開放示範單位,吸引逾百人排隊參觀。

重構港鐵必影響巴士服務

要求港鐵物業利潤盡量補貼交通業務絕非過分。政府是港鐵大股東,本可運用對港鐵的控制權調控交通費,而且港鐵是本地載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效用定能立竿見影。過往政府卻只見港鐵的謀利能力,推港鐵上市貪圖港鐵股息收入和股本增值,港鐵則只以上市公司自居,重視股東利益而漠視公眾利益,政府必須把港鐵回歸大眾運輸本業,具體來說就是回購港鐵,甚至以房地產信託基金形式持有地產企業項目,並將基金上市。

解決港鐵的車務及票價問題,不可能不觸及巴士服務。鐵路和巴士是香港兩個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而且部份路線接近,有可替代性及競爭關係。若然政府以港鐵物業收益補貼乘客票價,巴士必然面對極大挑戰。若然加價,可能令乘客更加抗拒;若然減價,則可能承受虧蝕風險。因此政府必須全盤規劃,重構與專營巴士公司的關係,甚至對不同程度的巴士服務公有化持開放態度。

現時每月交通費用超過400元,即可以領取交通津貼。(資料圖片)

其實過去一年,政府已對交通事業介入甚多,包括透過保就業計劃向巴士公司等提供資助,又以交通津貼補貼市民乘搭巴士等。巴士服務看似是商業活動,實際上政府往往要以公帑補貼。如此情況並不見得健康,例如公司盈利時可自己收取,但蝕錢時則可向政府求助。政府實在需要重組交通規劃,確保以乘客福祉為依歸。